中美貿易戰延燒,人民幣面臨「破7」大關,部分大陸高資產族群開始注意到投資單一貨幣的風險偏高,為了確保資產增值、保值,也讓赴港購買投資保單的氣氛快速升溫。
經濟觀察報報導,儘管購買香港投資保單的需求快速增加,但受到大陸外匯管制影響,其購買金額和數量和2016年的資金瘋狂出逃相比,已然大幅收斂。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協助高資產客層能夠持續海外資產配置,部分保險公司和海外資產配置公司會提供一些輔助業務為客戶進行海外資產配置,以幫助其大額資金匯出。
上述公司往往會尋找貿易公司或自家成立類似的企業,讓客戶直接在大陸匯人民幣到這些公司的大陸帳戶,再讓這些公司匯款到海外,同時向客戶收取0.5%~5%之間不等的手續費,最快1小時就能匯款成功。
不過,這種資金匯出進行海外投資的方式並非毫無法律風險。近日大陸國家外匯局通報了17起外匯違規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有數家貿易公司使用虛假提單,虛構貿易背景對外付匯;有個人向他人帳戶支付人民幣(下同)數億元,私自購買外匯,用於在海外購買房產等。
除了上述機構有「方法」幫助客人資金匯出外,有些專門做海外資產配置的中小型機構也有類似的「業務」,這些公司的業務包括環球基金、遺產信託、海外地產、投資移民等。
經濟觀察報引述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說法表示,對於海外資產配置應考量以下三點變數,首先要注意匯率風險,不能只留意短期的匯率,同時要關注長期的匯率走勢。
其次,要考量換匯成本,人民幣兌換美元有一定限制,在時間成本上,購買美元理財產品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再者,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時要關注底層資產配置情況,應契合自身風險偏好和多元資產配置需求,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