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10日發布薪資統計指出,雖然4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仍逾2%,但平均1~4月「非經常性薪資」年減0.18%,為近三年同期首見負成長;而受僱人數年增幅跌破10萬更創下近十年新低,顯示勞動市場持續受到這一波景氣趨緩的影響。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表示,受到年初基本工資調高5%,加上廠商加薪的現象仍在,每月固定發放的「經常性薪資」今年來續呈2%以上的成長,1~4月年增率2.27%。
不過,反應績效獎金的「非經常性薪資」 今年1~4月卻呈現年減0.18%,為近三年同期首見負成長,相較去年同期年增率高達7.91%、前年也有3.96%,落差相當明顯。
潘寧馨表示,本次統計反應廠商調薪現象仍在,但受景氣擴張力道趨緩影響,績效獎金的發放已轉趨於保守。另外,今年1~4月製造業平均每月加班工時也年減1.4小時,這也是近七年同期最大減幅,顯示這一波景氣趨緩確實已影響到勞動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4月全體廠商僱用人數較去年同期僅小增9.2萬人,為十年來首度跌破10萬人,潘寧馨表示:「受僱人數增幅創十年新低,除了是受到廠商運用自動化設備的影響,這一波景氣趨緩當然也是重要原因。」
至於「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的就業效果是否已顯現?潘寧馨表示:「主計總處已密切注意,惟這項政策的就業效果目前還看不出來。」
此外,備受關注的實質薪資倒退一事是否已改善?依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經常性薪資(月薪)雖持續成長,惟經物價指數平減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40,774元,仍不及民國93年的40,889元,顯示平均而言,國人薪資購買力仍略低於1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