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貿易戰燒到台商…上市櫃Q1海外獲利跳水

示意圖。圖/美聯社
示意圖。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美貿易戰延燒,台商獲利已開始受衝擊。金管會證期局11日公布最新統計,第一季上市櫃海外獲利776億元,較去年第一季衰退250億元,是近三年來首度衰退,而衰退金額也創下史上第二高,僅次於2012年歐債風暴期間衰退的360億元。

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分析,上市公司獲利衰退主要是原料上漲及市場價格競爭致獲利減少;至於上櫃公司則是受到客戶庫存調整及銷售量下滑因素,致獲利衰退。

據證期局統計至第一季止,上市櫃公司海外累計投資金額合計6兆5,569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累計投資5兆9,746億元、上櫃公司5,82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13億元。

張振山指出,海外投資金額會增加,主要是因為海外子公司營運資金需求以及增加營運據點,而上市、上櫃公司皆以半導體業投資金額較大。

目前共有1,273家赴海外投資,包括上市公司713家,上櫃公司560家,合計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595家的79.76%,較去年底增加兩家。

除了海外獲利下降,上市櫃在大陸的獲利也已連三年衰退,從2017年首季的482億,衰退到今年首季的365億元。

張振山分析,第一季企業在大陸投資損益較去年第一季減少2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今年首季投資利益較去年同期減少36億元的原因,是半導體業因通訊產品需求減緩轉趨保守,主要是中、高階手機需求下降;至於上櫃公司今年首季投資利益較去年同期增加8億元,主要是產品價格上升及成本控管得宜。

不過他也強調,一般來說上市櫃旺季都在三、四季,第一季通常表現不佳。

證期局統計,上市櫃在大陸累計投資金額達2兆5,034億元,較去年底增加41億元,主要是基於營運策略考量增設大陸子公司或因應子公司業務拓展資金需求,故增加大陸投資金額。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業投資金額較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