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貿易戰+全球成長減速 美大企業Q2獲利堪憂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今國際地區相關重點新聞,摘要如下:

1.貿易戰+全球成長減速 美大企業Q2獲利堪憂

受貿易戰和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影響,美國跨國企業第二季獲利恐將大幅下滑,其中將以科技業受創最重。

根據FactSet出具的報告,國際營收占比超過五成的美國跨國企業第二季獲利恐下跌9.3%,這將導致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的財報發布期下挫約2.3%。

蘋果、波音、英特爾等海外事業龐大的知名大企業,第二季業績料將下滑。根據FactSet估算,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中,資訊科技類股第二季獲利恐將大減11.8%,創下最大跌幅。偏向內需型的企業則可能實現1.4%獲利增長。

就營收面來看,國際業務偏重的企業第二季營收估將下滑1.2%,內需型企業的營收估將成長6%。

報告亦指出,第二季獲利成長最大的族群料將是能源業的成長3%、公用事業類的成長2.3%,以及醫療保健業的成長2%。

除了科技業之外,獲利將減少最多的族群包括材料業的獲利減少7.2%、必需消費品類股的減少2.8%,以及非必須消費品業的減少2.5%。

(時報資訊 柯婉琇)

2.川普盼中港解決反送中 美國會議員批不夠強硬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香港爆發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反送中大規模抗議,他深信中國與香港能夠設法「解決問題」。但美國國會議員批評川普聲明不夠強硬,近日將提出法案因應。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麥高文(James McGovern)告訴路透社,他與共和黨共同提案人計劃在今天或明天提出法案,可能將提高判定香港自治狀況是否足以獲得美國在貿易與經濟給予的特殊待遇標準。

麥高文說,川普應該發表更強硬的聲明。他說:「總統應該看看國會的反應。兩黨都對正在發生的情況感到憤怒…和平的抗議群眾竟遭香港安全部隊可怕的暴力對待。這實在是無法令人接受。」

主辦單位表示,9日反對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的抗議活動,吸引100多萬人走上街頭示威,相當於香港1/7人口。警方則稱示威人數為24萬人。

川普在白宮向記者談話時,沒有提到美國將以政策回應。他說:「有一百萬人呢。那是我看過的最大規模示威活動。」

川普正與北京大打貿易戰,他說:「我希望中國和香港能夠設法解決問題。」他又說:「我了解示威的理由,但我深信他們能夠解決問題。」他沒有說明對問題該如何解決的看法。

美國國務院今天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並避免暴力」,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在例行簡報會上說:「我們當然認為這些和平抗議活動極為重要。對香港政府而言,重要的是…尊重民眾和平集會的權利。」

麥高文與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昨天在致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信件中說,從抗議活動與國際反對聲浪「可明顯意識到,他們最低限度是需要更多時間,以考量可以維護香港法治名聲與承諾的替代方案」。

麥高文與盧比歐將共同提出新法案,他們是以監督中國人權與貿易關係的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共同主席身分寫信給林鄭月娥。

(中央社)

3.澳洲5月失業率未進一步下滑,央行7月降息機率增

因兼職就業大幅成長與不斷擴大的勞動力相互抵消,澳洲5月失業率持平於5.2%,未能進一步下滑,使澳洲央行最快於7月再度降息的機率升高。

澳洲5月失業率為5.2%,高於市場預期的跌至5.1%。5月新增就業達4萬2300個,遠超出市場預估的新增1萬7500個。其中,3萬9800個為兼職工作,部分應是為5月大選招募的臨時僱員。5月勞動力參與率達到66%,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新增就業達36萬個,就業年增率為2.9%,遠超出美國的1.6%。

就業報告顯示澳洲的閒置勞動力遠超出預期,澳洲央行最快可能在7月再度降息。受此影響,澳洲三年期公債殖利率重挫至0.997%,創下歷史新低。由於市場已經消化央行將擴大寬鬆的預期,澳元僅小跌0.2%,報0.6914美元。澳洲央行認為失業率必須跌至4.5%或更低,才能再度推動薪資和物價。

(時報資訊 柯婉琇綜合外電)

4.現代、起亞將投資自動駕駛車新創公司Aurora

現代汽車周四宣布,將和關係企業起亞汽車共同投資自動駕駛車軟體新創公司Aurora,以加快自動車技術的開發。

現代表示,透過這項新投資,三家公司同意將研發範圍擴大到各種車型,並為現代和起亞的自動車打造最佳平台。

現代未披露投資案的財務條款。

Aurora不久前才剛宣布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結盟,其競爭對手包括Alphabet旗下Waymo和通用汽車的無人駕駛車部門Cruise。

(時報資訊 柯婉琇綜合外電)

5.伊朗不改對美強硬 安倍訪伊斡旋恐無功而返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2日在伊朗德黑蘭與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高峰會談。美伊激烈對立使中東緊張局勢升溫,安倍敦促伊朗,「無論如何必須迴避武力衝突」,魯哈尼則表示,惟有美國停止經濟制裁,中東才可維持和平。安倍為緩解美伊緊張關係訪伊居中斡旋,但美伊之間的鴻溝似乎不易跨越。

魯哈尼向安倍表示,「區域緊張的原因是美國引起的經濟戰爭,我們並不想與美國戰爭,但如果對伊朗開戰的話,我們將作出嚴竣的答案。」「若美國停止不當的制裁,遵守履行核協議,回到談判桌的話,對話之門是不會關閉的。我們將會看到這個區域及世界出現非常正面的改變。」

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經濟動脈,石油禁運制裁使日本等8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對伊朗經濟造成打擊。路透社指出,伊朗5月的石油出口量為每天40萬桶,已減至4月的一半以下,而伊朗去年4月至少有250萬桶石油出口。安倍在會談時表達日本有意繼續向伊朗購買石油,但並沒有提及目前日本已停止採購伊朗石油之事。

安倍強調,「為緩和緊張,為了中東地區的和平,日本將盡可能發揮作用」。兩人一致認為,維持伊朗核協議的重要性,安倍在記者會上表示,「期待伊朗持續遵守核協議」。兩人還針對包含敘利亞和葉門在內的地區局勢交換了意見。安倍表示,「要確立中東的和平與穩定,伊朗扮演建設性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退出核協議已讓魯哈尼的向心力低落,對於魯哈尼而言,解除美方的經濟制裁以及經濟重建對於挽回自己的領導力,壓抑阻止與美國對話的反美強硬派勢力,以及緩和中東緊張局勢而言都是當務之急。

安倍13日將與伊朗最高領袖、反美強硬派的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ini)會談,他與保守穩健派、提倡國際協調路線的魯哈尼意見相左,安倍與哈梅內伊的會談可能更加嚴竣。

日本是美國盟友,也與伊朗交好。安倍是時隔41年訪伊的日本首相,此行主要是為了緩解美伊對立關係,進而降低區域的緊張局勢。安倍向魯哈尼傳達了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藉由對話打開局面的想法,但伊朗的態度是否會軟化仍是未知數。

伊朗若不讓步,美國先解除制裁的可能性也低,安倍促成美伊對話的任務頗為艱鉅。

(中時 黃菁菁)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