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美中貿易戰 英業達銷美筆電返台生產列選項

  • 中央社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左)。圖:王德為攝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左)。圖:王德為攝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今(14)日在記者會表示,英業達銷美筆電占三成以上,必要時將返台生產,但目前時機未到,只有小量銷美筆電返台生產。

卓桐華認為,美國客戶的筆電並非全部銷美,該如何因應美中變局,必須全盤考量。

英業達筆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輝指出,目前美國並未真的對筆電課徵高關稅,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中貿易上也未達成協議,如果廠商先認定美國將對中國輸美筆電課徵高關稅,移動生產線之後,萬一美、中雙方說「不打了」,結果將是所有的投資經費都白花。

張輝說,因應美中貿易戰,各種計畫都要有,就連筆電100%返台生產的計畫都要準備好,但卻不一定要成真,下一步該怎麼走,要看美中談判結果而定。

卓桐華強調,英業達現階段有幾個製造站,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墨西哥、捷克、馬來西亞的檳城,中國大陸生產筆電、智慧裝置,台灣小量生產銷美筆電、伺服器,以及其他產品,墨西哥生產伺服器,檳城生產智慧裝置。

英業達旗下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指出,中國大陸上海廠有其優勢,但南昌廠扮演上海廠的輔廠,相對上海廠又可降低成本,若返台生產雖可自動化,但自動化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必須很高,才能支應機器設備的成本,投資自動化生產線必須一步一步來,客戶的訂單能不能配合是關鍵。

卓桐華說,自己最喜歡工廠設在台灣,但設廠考量的因素很多,就像川普一度打算對墨西哥銷美商品課徵關稅,英業達在休斯頓的工廠就成為因應美墨關係的備案。換個角度來看,若為因應美中貿易戰,將工廠全遷到美國,供應鏈不跟進,生產成本只會比在中國生產更高。

他指出,設廠地點與客戶態度有絕對關係,像當初到重慶設廠也是配合客戶的規畫,成本更是重要關鍵。(中央社)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