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雙雄儒鴻(1476)、聚陽(1477)昨〈18〉日同時舉行股東會;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及聚陽董事長周理平都認為,中美貿戰,轉單效應,國內成衣廠是最大的受惠者。在品牌客戶追加下,今年營運成長沒問題,且動能可延續到明年。
另外,儒鴻、聚陽也指出,在接單量增加,且新客戶數量也成長下,選擇性接單已讓訂單平均單價提升,今年追求的不是量大幅增加,而是獲利能利的提升。
平均單價的提升,已讓儒鴻今年第一季的營業毛利率達27.68%,提升近0.75個百分點;聚陽首季的毛利率,更是比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指出,今年營收獲利預期會比去年成長,主要靠出貨訂單的「平均單價提升」而非「數量」。
儒鴻指出,中美貿易戰,品牌、通路商下單態度一度轉趨觀望,造成許多訂單一開始過分保守,但在觀察整個產業環境及市場消費能力後,又不斷追加。整體來看,訂單的平均單價比去年好很多。
追單,加上新客戶的加入;洪鎮海對今年的營運成長有信心,且,認為此成長力道可延續到明年。
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則表示,聚陽今年的營運成長動能除來自中美貿戰轉單、新客戶數量的增加,還有高單價的「運動機能訂單」比例提升的助力。
新客戶加入,而且大都是以「機能運動盤」為主,讓聚陽對今年的獲利成長力道更具信心;儒紅更預估,明年運動盤客戶比例應可突破4成。
雖然中美貿戰的後續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不過,儒鴻、聚陽都指出,下半年是成衣出貨、尤其是高單價產品的高峰期;因此,在傳統第三、第四季旺季的加持下,下半年的業績預期會優於上半年表現。
根據儒鴻過去幾年的營運表現軌道,第三、第四季的獲利會是逐季增加;而聚陽的獲利高峰會在第三季。第四季則會是全年的次高。
儒鴻、聚陽未來擴產重心 將從越南轉向印尼、柬埔寨
中美貿戰,全球企業搶進越南設廠;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聚陽董事長周理平指出,中美貿戰引發的越南投資熱,已讓當地人力、土地成本漸增,未來幾年擴產重心將從越南轉向印尼及柬埔寨。周理平更表示,印尼未來會是聚陽最大的生產基地。
洪鎮海指出,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全球大廠紛紛撤出大陸、搶進越南設廠,這股熱潮已讓越南勞力不足漸成問題,當地招工不易、平均薪資也提高。
儒鴻指出,越南生產線目前會維持既有產能,但成衣部分不排除縮減,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擴廠,考量重點會以勞力充沛、政局穩定為原則,印尼、柬埔寨等會是未來主要評估地點。
另外,儒鴻指出,未來也會逐步調整自有產能與外包比例,提高自有產能。營收占比部分,也會提高品牌商的比例。今年估計通路商營占在32~34%,品牌商66~68%,明年營收通路與品牌則會是3比7。
越南當地人力、土地成本的增加,已讓聚陽在未來幾年選擇擴充產能時,把擴充的重心從越南轉向印尼;周理平指出,越南產能還是會持續增加,只是增速放緩,每年會保持5%成長。
儒鴻指出,未來擴充產能的主要地點,除印尼外,非洲等其他擴產速度也會加快,當中包括提高外包產能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