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貶值成壽險業最大後盾。壽險公會20日公布,新台幣兌美元今年前5月貶值2.78%,推估將讓壽險業避險成本降到1.35%以下,若不含提存外匯價格準備金部分,避險成本更將低於0.7%,較2018全年的1.49%及1.37%「明顯改善」,且預估5月底壽險外匯準備金餘額可望突破1,000億元以上,成為因應匯率殷實的後 盾。
壽險公會主要以六點反駁外界所謂「台灣壽險業烏雲罩頂」,一是強調去年因資本市場波動造成的淨值下降部分已回升,淨值/資產比已回升到17倍,不是所謂的50倍,近期多家壽險公司也陸續提出充實資本的規劃,包含發行具資本工具及現金增資,皆有助改善整體產業財務槓桿數值。
二是施行IFRS17雖然高利率保單(預定利率大於4%的部分)可能會有增資壓力,但近年銷售的低利率保單則具有正向貢獻,可釋放準備金,兩者的影響應該併同考量評估,同時準備金評估,尚有費差異與死差異的部分,老壽險公司準備金反而會有下降空間,綜合評估財務影響如何尚難論斷。
三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及穆迪對金管會近期監管政策及實施IFRS17具正向看法,如要訂定淨值比、保障門檻等,可降低壽險公司匯兌及投資風險,信評單位也給予正向肯定。
四即是前5月外匯準備金大量提存逾450億元,外匯準備金餘額可逾千億元,壽險業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已大幅改善。
五是IFRS17提存因素很多,自2000年起因利率下降,金管會已藉由調降新契約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壽險公司也積極銷售較低利率的保單,增加利差益貢獻,這段期間已長達18年,近5年大型公司的保險負債成本已下降50bps以上,因此所謂的大量增提,並不是事實。
六是因應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風險,及中長期接軌國際會計制度及資本監理制度,壽險業在金管會的帶領下已多有準備,例如準備金公允價值的試算提存、將過去負債項下的特別準備提存在特別盈餘公積項下、在淨值下提存特別盈餘公積的監理措施等,以供未來接軌IFRS17穩定財務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