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單車環島,停不了

  • 工商時報 書摘館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其實,我不太擅長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曝光在別人面前。我內心真正所想的,也不會直接了當地告訴對方。

從小我就習慣掩飾自己,總是努力做著討大人開心的事情。當自己變成大人後,即使想要變得坦率一些,卻已經積習難改。

因此,閉幕式致詞時,當著大家的面毫不遲疑的脫口說出:「環島之後,終於可以說我是真正的台灣人了!」老實說,這舉動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沒有經過大腦的冷靜判斷,分析利害,沒有通過理性的層層過濾,就這樣單憑感覺,率直的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許這就是「環島」病毒的感染力,連我也中毒了,甚至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個性,也被改變了。

一起環島的夥伴們,是否也是這樣的心情呢?

對台灣人而言,「環島」的意義是什麼? 我問了隊伍裡形形色色的參加者。大家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表示「環島是台灣人的一個儀式」「如果不環島,就稱不上是台灣人」。

本來是作為移動手段和運動項目的自行車,被賦予了環島的特別意義後,在台灣社會和台灣人的心目中,別具象徵意涵。

尤其是包括我在內,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接受的是國民黨一黨專政時代的教育,中國色彩濃厚,教科書裡幾乎沒有提到台灣,從小就被教導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但是,伴隨著民主運動的發展,台灣人可以用自由坦蕩的心面對台灣這個故鄉,對台灣這片土地充滿了濃厚的情感。然而,有太多學校沒教到的事,感覺內心空了一塊。於是,想要更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這個念頭擴散開來後,就實踐在環島的行為上。(本書摘自P99~100)

• 作者:一青妙

• 出版:天下文化

• 上市日期:2019/5/17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