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東南亞|越南嚴打陸貨洗產地

越南海關官員指出,部分進口商將大陸進口商品非法重新包裝,接著申請越南產地證明之後,再出口至美國、歐洲和日本。圖:本報資料照片
越南海關官員指出,部分進口商將大陸進口商品非法重新包裝,接著申請越南產地證明之後,再出口至美國、歐洲和日本。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越南矢言防堵大陸企業非法使用「越南製造」的標籤,

為陸製商品「洗產地」,以規避美國加徵關稅。

鑑於有企業利用越南「洗產地」,將陸貨改標為「越南製造」,以規避美國總統川普對輸美陸貨加徵的高額關稅,越南政府決心嚴打此類非法行為,此舉可凸顯在中美貿易大戰打得不可開交之際,越南身為區域出口中心的地位日益提升。

越南海關在官網發布聲明稿指出,海關發現企業自大陸進口商品,再重新包裝,標示為「越南製造」,因此已下令省和市海關單位,加強檢查和驗證產地證明,杜絕企業偽造產地。

越南海關主管Hoang Thi Thuy指出,當局查獲「數十起」偽造產地案例。其中一起案例發生在2017年,早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前,越南海關便查獲一家企業進口陸製喇叭和手機充電器,再貼上越南製造標籤。

難防業者改標換產地

美國總統川普將2,500億美元大陸商品的關稅提高至25%,並揚言對其餘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讓部分公司企圖為商品「洗產地」,也加重越南等美國貿易夥伴防阻非法出口的壓力。

Baker & McKenzie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柏克(Fred Burke)表示:「這一直都是貓捉老鼠的遊戲,只要有企業願意鋌而走險,像是為節省25%的關稅冒險,便很難完全杜絕業者改標洗產地。」

越南海關官員指出,洗產地最常發生在紡織、海產、農產品、磁磚、蜂蜜、鋼鐵、鋁和木製品。部分進口商將大陸進口商品非法重新包裝,接著申請越南產地證明,之後再出口至美國、歐洲和日本。

偽造產地 憂遭美制裁

海關已著手制定流程,加強鑑別違法的企業,並施以罰則。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官員Do Van Sinh表示,若是任由陸貨偽造產地,透過越南將產品銷往美國,越南擔心可能遭到美國懲罰。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衝突升溫之際,越南已經成為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惠國之一,部分企業逐漸把供應鏈由大陸轉移至越南,以避免美國政府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衝擊。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研究部(Maybank Kim Eng Research)資深經濟學家Chua Hak Bin指出:「鑑於關稅稅率高和潛在利益龐大,規避美國關稅的行為預料會不斷發生。東協國家擔心被視為大陸出口的後門,亦可能加強查緝洗產地。」

野村控股分析貿易數據指出,鑑於美國對大陸商品課徵關稅,全球各國的買家改向其他供應商進貨,截至目前,越南是中美貿易戰最大受惠國。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第一季,美國從越南進口額激增40%,為成長最快的國家,成長率約是從韓國和台灣進口的一倍。同期美國對大陸進口減少近將14%。美國已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2018年對美國的貿易盈餘達395億美元。

越南近幾年逐漸親美,因為大陸的雄心令兩國忌憚。2月的「川金會」便是在越南河內召開。

精句選粹

Vietnam has said it will crackdown on goods of Chinese origin illegally relabelled “Made in Vietnam” by exporters seeking to avoi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tariffs on Chinese imports.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