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台5千大企業 面臨3年供應鏈重整

中美貿易戰示意圖。圖/PhotoAC
中美貿易戰示意圖。圖/PhotoAC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統計,2018年台灣5000大企業總體營運上,營收總額雖達37兆2,410億元,再度創下5000大企業營收歷史新高!不過,該單位提醒,此次僅出現小幅成長3.04%,低於2017年4%的成長;同時,稅後純益總額雖也創下3兆654億元新高,但也僅成長3.48%,更遠低於2017年15.20%成長。

這是依據CRIF中華徵信所今(25)日公布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研究結果。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2018年台灣5000大企業營收及獲利雖然同步創新高,但是成長則明顯趨緩,如果沒有美中貿易戰的干擾,5000大企業的營收成長可能達到4.5%,由此透露出5000大企業成長動能在美中貿易戰中趨緩的隱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100大企業稅後純益1兆7,333億元,較2017年的1兆8,063億元,衰退4.04%,終止創歷史新高的記錄,占總體稅後純益比重也由60.98%下滑至56.55%。前500大企業稅後純益則為2兆5,016億元,僅微幅成長0.18%,占總體稅後純益比重下滑至81.61%。

CRIF中華徵信所強調,2018年超大型企業獲利受美中貿易戰的衝擊較大,這也顯示台灣供應鏈受到的衝擊,需要時間去重新佈局,陣痛期的長短,端視企業調整的決心強度而定。同時,5000大企業成長的一盤棋佈局,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未來兩年到三年時間內的供應鏈重整,勢將成為台灣產業最重要的議題。

基於中美元首將在下周G20會議見面,各界估測貿易戰火將熄,CRIF中華徵信所呼籲台灣產業,千萬不要因為美中貿易戰情勢的短期出現緩和,而鬆懈供應鏈的調整的腳步,因為美國川普總統手上握有隨時發引貿易核彈的按鈕,倘若心存觀望延緩供應鏈佈局,將會付出昂貴代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