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避貿易戰戰火 台商祭三招

  • 工商時報 林昱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美貿易戰延燒,台商自有對策。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24日指出,據統計台商在複選情況下,42%運用關稅優惠措施、42%布局東南亞,另外有39%則是擴大在台產線。

資誠市場暨業務發展長林鈞堯指出,根據PwC 2019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全球企業CEO看衰景氣比例從去年5%大幅增加到29%。而台灣CEO也同樣保守看待2019年景氣,47%對今年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悲觀。

近期經濟數據更顯示,大陸經濟出口成長率在近幾個月反而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大陸出口非美地區的比例抵銷了對美國出口的損失。

林鈞堯表示,中美貿易戰已開始改變企業的國際貿易方式,且美國CEO信心指數已呈現高檔反轉,美國企業CEO對經濟前景信心樂觀比例由63%降至37%,主因美國企業已全球化經營,不論何處的關稅都可能動輒得咎。

經部調查 1成5台商想自陸撤廠

蔡總統:台商回流破4520億 投資台灣最好時機

台灣受惠貿易戰 惟台商仍需面對種種挑戰

根據資誠對50家不同產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多數台商利用「租稅協定」國別與特定海外市場、規避高關稅。資誠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徐丞毅分析,以選擇「加大東南亞布局」的台商而言,其投資標的前四名依序為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主要是勞力密集型的產業。

而技術與高端製造的台商,則選擇回台灣設廠,尤其台灣政府近期鼓勵台商回流政策,讓許多企業準備擴大在台投資及擴廠擴線。

資誠也建議,如今我國政府祭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從稅務、土地、人才等一條龍窗口服務,還有即將三讀的「境外資金匯回條例」,有利台商在他國退場後、回台尋找事業第二春。

徐丞毅表示,台商在過去十幾年商業模式以「台灣研發,大陸生產,三角貿易銷售歐美」居多。但現今面臨大陸稅改政策、免稅天堂經濟實質法規、貿易戰關稅等,不管是跨國企業或面臨接班問題的家族企業,都可能需要重新再做商業評估與全球稅務布局。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