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國際政經局勢不穩,多空消息夾雜,美股持續震盪,但一些分析師認為,隨著秋季即將來臨,就算全球央行沒有進行貨幣寬鬆政策刺激經濟,美國前景仍有機會一片大好,因此,避開接收過多資訊影響,而是去習慣它。
BCA Research 首席策略師 Peter Berezin指出,美國聯準會(Fed)是否會做出符合市場預期的動作,宣布再次進行降息,全球央行是否也會持續激烈的貨幣寬鬆政策藉此刺激經濟成長,他認為,Fed目前表態似乎是要延遲貨幣寬鬆政策腳步,但這種延後方式,反而對美股來說是建立起一個好環境。
SLC Management 投資策略主管 Dec Mullarkey表示,美國經濟至少在未來1年半,會以2%或是更快速度繼續增長,這足以支撐整個市場,並讓消費者與企業債務維持可控水準。
美國今年第一季消費者債務來到14 兆美元的高水位,但由於利率偏低,違約狀況仍處於歷史低點,但隨著消費者與企業破產申請狀況,的確在今年7月增加5%,這狀況大多發生在美國南部州。
此外,「美股大多頭」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策略師Tom Lee則是提出5項現象,認為美股還是有機會上漲。Tom Lee所提出的5個現象,分別為:
第一,自1971 年以來,每當Fed降息,經過6個月後股市中位數就會上漲。
第二,當「恐慌指數」VIX 指數突然飆升,過去7次有5次證明股市見底。
第三,相對強弱指數(RSI)低於 30之際,過去有6次出現強勁反彈。
第四,自2009年以來,股市單日下跌 3% 時,是市場過於恐慌的表現,股市也會出現反彈。
第五,自1987 年以來,市場情緒指標為 – 26,顯示市場對於景氣過於悲觀。
不過,Peter Berezin 及Dec Mullarkey指出,貿易戰仍是市場最大變數,只要情勢不繼續升級,製造業前景仍有機會發展,經濟也有望復甦,但這個最大變數仍讓市場充滿懷疑。
Dec Mullarke認為,貿易戰緊張情勢正影響全球經濟,若最終貿易戰一發不可收拾,企業獲利也將受到衝擊,所有好看的觀點也不再有效。
Oxford Economics 資深經濟學家 Bob Schwarz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大陸3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對於經濟成長的引擎將是一大衝擊。他認為,進口商可以選擇承擔較高關稅,接受較低利率,但可能性並不高,或許他們更傾向將關稅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如此一來,就會削弱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中時電子報 呂承哲)
文章來源:Predicting what happens next in stocks will get trickier this fall when markets navigate a roller coaster of big 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