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美貿易對峙衝突影響,上市櫃公司今年第二季財報出籠,獲利達4,717億元,年減21.2%,季增6.8%,共60家公司每股獲利創新高;累計上半年獲利達9,037億元,年減21%,第二季及上半年獲利年減率突破二成。
根據統計,除大飲及長天未公布財報外,上市櫃企業第二季稅後盈餘達4,717億元,仍創下歷史同期第三高紀錄。
其中,電子類股第二季賺進2,229.33億元,年減19.8%、季增21.3%,業績明顯較今年首季增溫;非金電類股單季則賺進1,493.74億元,年減30.6%、季減0.11%,約與上季持平。
單季類股中,高爾夫球產業成長幅度顯著達4倍,其餘LCD-STN面板、筆電與手機零組件、消費電子、印刷電路板等年增率也名列前茅。
綜觀上市櫃企業第二季財報,僅台積電、鴻海、台塑、國泰金及富邦金等5家獲利突破百億大關,明顯較去年同期12家遜色。另EPS創新高者有60家,雖較去年同期103家為低,然相比今年第一季的26家,營運已有所回溫;創新高個股中,旭隼、廣運及鈊象單季EPS在6.47~7.62元表現最為亮眼。
兆豐國際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指出,電子族群第二季獲利較前季增長,應驗貿易戰果真使廠商提前拉貨,而下半年較看好第三季旺季,第四季雖有雙11購物節、聖誕節等商機,但廠商應會在本季就開始備貨,不一定會貢獻至下季營收。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第三季為電子業傳統旺季,獲利可望向上攀高,惟當前面臨兩大變數,一是中美貿易戰造成華為供應鏈提前於第二季拉貨,本季能否延續拉貨力道需留意,再者若雙方關係惡化,將衝擊終端需求;其二是智慧型手機廠紛紛在下半年發表新機,實際銷售狀況仍有待觀察,一旦換機需求疲軟,電子股恐旺季不旺。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強調,以往台股流傳「五窮六絕」魔咒,部分上市櫃公司第二季獲利不俗,不排除是因貿易戰所帶動,而目前關鍵在於企業是「七上吊」還是「七翻身」,藉由剛公布的7月營收,可排除第二季出現短線急單、本季拉貨卻後繼無力的股票,進而篩選出第二季實際受惠轉單效應、本季業績旺季更旺的個股。

>>返回2019上半年/Q2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