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新盛力9月上櫃 前7月營收成長2成

  • 黃馨穎
新盛力董事長張中秋(右三)、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右二)、新盛力財務部副總范貴鈞(左三)、營業部業務副總莊宏偉(左二)、研發部協理張洸毓(左一)、勤業眾信會計師許瑞軒(右一)合影。圖/黃馨穎
新盛力董事長張中秋(右三)、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右二)、新盛力財務部副總范貴鈞(左三)、營業部業務副總莊宏偉(左二)、研發部協理張洸毓(左一)、勤業眾信會計師許瑞軒(右一)合影。圖/黃馨穎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專業鋰離子電池模組製造商新盛力科技(4931),7月營收為2.3億元,比去年同月1.56億元大幅成長47.97%,累計前7月營收達12.52億元,比去年同期10.36億元,成長20.95%,上半年EPS1.16元,相較去年同期的0.87元,成長33.3%。

新盛力由台新證券輔導,15日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預計9月中旬上櫃交易。

新盛力主要業務為Non-IT領域高功率鋰離子電池模組設計、製造、組裝與銷售,2019上半年營收比重為電動工具49%、儲能系統29%、輕型電動車13%。

市場以美洲地區為主,約占49%,其次是歐洲26%。

新盛力董事長張中秋指出,該公司以成為世界公民企業自許,積極對地球綠能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在全世界都在因應節能減碳趨勢下,對新盛力非常有利。另外,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新盛力屬低耗能、低污染行業,所以,因為缺電、缺水、污染等環境不善因素對新盛力影響,可說很小,讓該公司在面對外在環境、法規變動時,有較充足應對能力。

張中秋指出,電動手工具及儲能系統產業穩定,在該公司持續耕耘下,除現有客戶訂單外,建立新客戶專案,積極爭取新客戶訂單,將為公司帶來驅動營收成 長動力;該公司來自輕型電動車營收已具基礎,預期未來將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擴大,並逐步建立不可取代障礙。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表示,全球環保節能減碳趨勢帶動下,新盛力產品與目前市場主流相符,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Non-IT領域,運用範圍包括電動車、電動工具機、UPS不斷電系統、風力及太陽能儲能設備等需求,將成為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產品。根據IEK研究報告,2018年鋰離子電池出貨約1,636億瓦時(GWh),其中Non-IT領域占比達68%,已經超越IT應用,此外,以百萬瓦時計算,預估電動工具、電動車以及儲能設備在2017到2020年的年度複合成長率分別為11%、28%、25%,遠高於同期間IT應用的年度複合成長率1%。

法人分析,由於新盛力前身為SONY 在台灣鋰離子電池模組生產工廠,憑藉著傳承日系廠商生產技術及經營管理能力,加上在Non-IT領域,具有先進者的優勢,不僅深具厚實技術與研發能量,並且產品效能與品質深受國際大廠肯定,該公司後勢看好。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