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逃犯條例」引發內部爭議擴大、政局不穩定,連帶讓資本市場蒙上陰影。近日,傳出原計畫集資百億美元赴港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14日有意推延時程,重新考慮在香港上市一事。另據港媒報導,至少還有兩家陸企考慮取消在港上市計畫,其原規劃集資額達10億美元。
紐約郵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由於香港抗議「逃犯條例」情況越演越烈,阿里巴巴已考慮要將香港二次上市計劃延後,並重新評估是否要繼續進行。消息指出,直到上周,阿里都還計畫於9月在港上市,但近日香港機場受到民眾抗議無法運作,且解放軍在香港邊境集結,政經不穩,讓阿里決定重新考慮在港上市計劃。
2019年6月,市場傳出阿里巴巴計畫在港集資100億美元二次上市,且已在7月股東會中批准普通股分割案,被外界視為二次上市重要訊號。但自6月開始的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仍燃燒,間接影響香港股市。
香港信報指出,除阿里外,有一些中資企業也計畫取消或考慮在港IPO。有資深銀行家表示,受到抗議風波影響,企業開始懷疑香港的長期穩定性。一家原本計畫在港IPO集資5億美元的公司已放棄在港上市,選擇轉往美國。而有至少兩家的公司也在觀察情況,隨時考慮取消在港上市,估計這些公司集資規模約有10億美元。
這對港交所來說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年內最期待的兩宗大規模上市案,集資近100億美元的百威亞太上市案在7月宣告取消,原本傳出要集資200億美元的阿里先將集資額砍半,如今上市生變,使得港交所原本有望蟬聯年度集資王的目標恐破滅,且陸企後續赴港上市狀況恐減緩。
香港一直是許多陸企的上市首選,2019上半年前10大陸企IPO案中,有半數選擇赴港上市,公司總市值逼近人民幣1,400億元,包括貓眼娛樂、新東方在線、翰森制藥等。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指出,港交所2019上半年共有84宗新股上市案,為全球最多;新股集資額年增39%達718億港元,列全球第三。
但如今受到香港抗議風波影響,港交所下半年上市案前景恐慘澹。此外,外界關注的還有在中美摩擦加劇之下,香港金融市場會否受到波及,香港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暗示,香港恐在中美角力下成為金融貨幣戰場,遭國際炒家狙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