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資人在多頭市場時就變成賭客,他們開始輕鬆獲利,增加投資部位。他們沒察覺自己承擔了多大的風險,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迅速虧損,卻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金融市場賭博比在賭場賭博還危險,因為投資人在市場中可以運用高度的槓桿操作,以小博大。期貨與選擇權的普遍使用,以及網路交易帳戶提供的匿名性與個人掌控度,更激起投資人追求風險的衝動。有些交易員因為無法正確權衡盈虧的機率而承擔超額的風險。也就是說,他們不了解持久性風險管理的重要,前面提過的安德魯案例就是這樣。
研究人員發現,多數投資散戶買的股票都有「彩券」的特質:波動性高、題材好、獲利大的機率低。這種類似彩券的股票就像彩券銷售一樣,景氣低迷時,需求反而增加。而且,讓賭博合法化的州與該州投資人購買彩券型股票的偏好還有關聯。
有些投資人在多頭市場時就變成賭客,他們開始輕鬆獲利,增加投資部位,因為績效好而覺得自己所向無敵,獲利一點都不費功夫。他們沒察覺自己承擔了多大的風險,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迅速虧損,卻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初期的獲利強化了他們的「控制錯覺」,持續使用同樣的策略,導致愈賠愈多,直到賠光帳面獲利、血本無歸為止。
並非所有的大額投資風險都是有問題的。在有些事業領域裡,例如新興企業,成敗之間可能僅一線之隔。成功創業家往往承擔了別人認為不智的風險,那些創業家如果失敗了,大家可能也會把他們當成「賭徒」或「瘋狂交易員」。另外,很多投資人以交易高風險或投機性股票為樂,他們很清楚也接受全部虧損的風險。所以在市場中,什麼時候承擔的投資風險才叫做全然的賭博?
以投資為樂和有賭博問題的人之間有幾個主要的差異。多數消遣型投資人是拿完全賠光也無所謂的錢來交易,他們和別人聊到這些投資時,不會說謊或曲解他們的盈虧。他們的「毀滅風險」很低。所謂的「毀滅風險」就是根據某人投資部位的平均規模與價格波動,算出他在市場中賠光所有資產的數學機率。
詢問幾個尖銳的個人問題就有可能診斷出某人交易中的賭博特質。以下問題改編自《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的病態賭博診斷標準。如果表11.1的問題中,你的答案有兩個以上的「是」,你的交易就很可能有賭博的問題。
表11.1 你在交易?還是賭博?
如果你是交易員,懷疑自己有賭博的問題,請回答下列問題。
是或否
你一心一意只想交易嗎?(例如,一心一意想再次體驗過去的交易經驗、計畫下一筆投資、思考取得交易資金的方法等。)
你需要增加交易金額或槓桿程度才能達到想要的刺激嗎?
你每次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交易是否都做不到?
減少或停止交易會讓你感到心神不寧或急躁?
你有時候交易是為了逃避問題或紓解負面情緒嗎?(例如無助感、罪惡感、不安或憂鬱)
交易虧損後,你常返回市場想要扳回一城嗎?
你曾對家人、同事或其他人說謊以隱瞞或減少你投入交易的程度嗎?
你曾以偽造、詐欺、偷竊或挪用公款等不法情事來資助你的交易嗎?
你曾因為交易而危及或喪失重要的關係、工作、教育或職場機會嗎?
你曾靠別人提供資金來紓解交易造成的危急財務狀況嗎?
注:改編自《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的病態賭博診斷標準。
許多投資人在某段時間會發現自己持續做出糟糕的決定,一再虧損往往只是運氣不好,但投資人卻會認為這是他們的策略或個性有問題,而這也是為什麼回溯測試自己的策略那麼重要的原因,它能讓你在連串投資不利時,對自己的策略依舊抱持信心。投資失利會削弱決策,容易造成惡性循環。為了從失利中振作,你可以採用以下的認知技巧(很多是改編自交易教練道格.赫胥恩與薛恩.莫非(Shane Murphy)的著作《交易健將》﹝The Trading Athlete﹞)。
每個人都會碰到投資失利的情況。
投資失利是統計上的事實:回顧你過往的資料,判斷過去績效最糟時的長短與程度。很可能你現在的情況並沒有過去那麼糟。
切記投資失利都是暫時的,一定會反轉,只是需要一些時間。例如,價值投資者在網路泡沫時期很難堅守他們的策略,因為有近三年的時間他們的績效都遠低於大盤。那些堅持下去的人在2000年與2001年都獲得極佳的報酬。
不要對抗投資失利。培養耐心,利用這個機會做更多基本面的研究。
把投資失利當成休息與再生的時機。等市場局勢對你有利時,一定要表現得比過去更優異。
把投資失利當成一種急需的沉潛休息。這種轉念技巧可以幫你更有效地利用這段時期。
切記,這不是你的問題,市場不是衝著你來的。
投資失利在所難免,你要怎麼解釋全由你作主。如果你只會自怨自艾,就無法做出什麼有建設性的事。如果你把挫折看成學習與改善績效的契機,你東山再起時會表現得更優異。
如果你持續持有的虧損部位讓你更憂鬱,你就想,以現在的基本面與技術面來看,「我今天會不會買這個部位?」如果不會,就不該繼續持有。
歷經大額虧損後,持續參與投資以撫平經驗是很重要的,即使金額很小也無所謂。不碰市場,在市場上的創痛記憶就會遲遲不散。心理治療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次會見治療師時,這次的起始點和上次的結束點在潛意識上都是同一點。人因應市場的方式也是一樣的。在心理上,你重新投資時的心態是上次市場經驗的延續。持續待在市場中學習很有幫助,因為如此一來自我懷疑就不會完全壓抑個人成長與維持觀點的能力。

(本文摘自理察彼得森著《交易心態原理:避開思維陷阱,克服決策障礙,改善投資技巧的大腦革命》,八旗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