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化金融商品是成熟金融市場的重要一哩,中國官方計畫性規劃該市場的成形、長大,但也同時需處理大陸金融市場的品質不均,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證券化金融商品的發行規模,今(2019)年估計可達3,100億美元,換算人民幣超過2兆元,以去年外國投資者買進持有約人民幣120億元的證券化部位來看,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中國證券化進入尷尬的青春期」,標普此份報告的名稱非常俏皮,卻十分傳神,因為中國的證券化行業確實正在進入成長和新風險的過渡時期。
以證券化商品最常見的融資債權證券化(ABS)為例,中國大陸市場的融資債權以汽車貸款為多,各城市多有自己的汽車融資公司、亦有完善的運營,但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GDP水平不同、債權信用度並不一,投資人無法一體視之,對於ABS的接受度與訂價顯得不夠熟捻。
標普指出,大陸監管機構正準備批示更多證券化的發行模式,或許能帶給市場更大的發展潛力,但新作法也可能同時為此行業創造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