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情勢瞬息萬變,以往當紅的國際聯貸案,現在成為財政部防止大型公股行庫「踩雷」的新目標。金融圈知情人士指出,財政部在7月底發函九大公股行庫下達三道指令,要求就三大面向著手嚴防國際聯貸踩雷,這也是大型行庫進軍海外國際聯貸市場多年以來,財政部首度開出九大行庫必須進行授信審查的標準規格。
近幾年國內銀行業者在海外聯貸案「踩雷」事件頻傳,而財部所以在近期內首度下達國際聯貸案管控指令,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部分公股行庫踩雷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及新加坡凱發集團兩大國際聯貸案發生違約事件,是直接導火線。
以往聯貸案,參貸銀行多半由管理銀行出面「代管」,特別是在貸後管理的部分,但財政部的三道新指令,要求參貸行也得負責,不能只作「壁上觀」,倘若公股行庫未能根據新下達的三道指令發揮「守望相助」功能,即使只是參貸行,也將被財部究責。
第一道指令,對於國際聯貸案身為主辦行,但卻未參貸的案子示警;倘若未符合財部所訂定的審核標準,可能就會變成公股行庫參與其他銀行,包括外資銀行在內主辦國際聯貸案時的「拒絕往來戶」。
第二道指令,財政部明確要求,公股行庫即使是參貸行,對參貸國際聯貸案的授信戶及保證人,包括母公司作為保證人,若有參與非本業投資、跨業經營、財務槓桿比率偏高等三大現象者,也要密切注意其動態並提高警覺,並立即通報主辦行,及管理銀行,或相關同業,以提早防範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
至於第三道指令,財政部特別提醒由於國際聯貸案受當地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和重大政策、法令規範等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大型行庫必須在授信審查時,快速掌握外部因素變化,對授信戶經營條件、財務結構、債務負擔能力等要項即時控管,以降低可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