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LPR新制今上路 人行:銀行利差趨降

  • 工商時報 黃欣
中國人民銀行。圖/中新社
中國人民銀行。圖/中新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國人民銀行20日將推出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市場上普遍認為,此舉旨將引導貸款利率往下,可說變相降息舉措。

對此,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19日表示,新的利率定價機制可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不能排除銀行利差有下降的可能性,短時間內難以進行量化。

香港信報19日報導,馬駿表示,新的利率定價機制由商業銀行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自主增加利率基點來定價,有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人行上周宣布,從8月20日起,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每月20日9時30分,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一年期為主的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報價。

馬駿表示,原來銀行的貸款利率主要是基於基準貸款利率,而基準貸款利率又是長期不變的,所以政策利率的變化,比如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下降,不容易導致貸款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的傳導就不順暢。

馬駿稱,人行這次推出LPR主要在解決傳導的順暢性問題,通過改革明確要求銀行的貸款利率以後要跟LPR掛鉤,LPR又跟MLF利率掛鉤,這樣就建立了比較順暢的傳導機制。未來如果政策利率下降,貸款利率也會跟著下降,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他還指出,影響未來銀行利差走勢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情況,尤其是未來貸款需求是不是旺盛、風險溢價、政策利率的水平和變化、新的傳導機制落地速度有多快等。因為傳導機制到了銀行還涉及改IT系統等等,還要花一段時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