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川普與英相強生通話 談脫歐與貿易協議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今國際地區焦點新聞如下:

1.川普與英相強生通話 談脫歐與貿易協議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與美國總統川普今天通話,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本週末在法國登場前,討論英國脫歐與美英自由貿易協議。

川普在推特發文說:「今天與英國首相強生有很棒的討論。我們談到英國脫歐以及如何快速推動美英自由貿易協議。我期待本週末在法國G7峰會與強生見面。」

路透社報導,強生辦公室發言人說,兩位領導人「討論經濟議題與貿易關係,首相向美國總統更新英國脫歐最新消息。兩位領導人期待在本週末的峰會見面」。

美國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今天表示,他將反對英國脫歐後任何損害「耶穌受難節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的美英貿易協議。

耶穌受難節協議協助終結北愛爾蘭30年暴力衝突,也拆除歐盟會員國愛爾蘭與英國北愛爾蘭之間的所有實體邊界基礎設施,確保雙方人民與商品可以自由流動。

舒默在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信件中寫道:「認為美國現在將支持損及耶穌受難節協議成就的政策或協議,是徹底一廂情願的看法,且可能加劇教派分化並削弱人民自決,這種實情可能引發暴力衝突。我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美國貿易代表署去年10月通知國會,打算根據2015年通過的貿易優先重點與責任法(Trade Priorities and Accountability Act)與英國協商貿易協議。

根據這類被稱為「快速審批」的程序,美國國會將無法改變協議內容,且只能舉行簡單多數決投票。

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在聯邦參議院擁有微弱多數優勢,不過,如果少數幾名共和黨籍參議員與所有民主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貿易協議在這種程序下便無法通過。

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上週表示,如果美英貿易協議促使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的硬邊界恢復,這項協議將遭到擱置。

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界的未來狀態,是英國脫歐的癥結點之一。英國現在預計將於10月31日脫歐。

(中央社)

2.貿易與氣候議題鴻溝 G7峰會恐首度沒有聯合公報

日本放送協會(NHK)今天報導,本週即將在法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可能不會發表聯合公報,原因是成員國之間對貿易與氣候議題存在巨大鴻溝。

NHK報導,這可能將是七大工業國自1975年開始舉行峰會以來,首度未在會後發表聯合公報。

由於美國無意透過多邊組織處理貿易爭端與氣候議題,因此G7年度峰會中,成員國之間尋求共識已經愈來愈困難。

美國總統川普已表明,他比較傾向於雙邊貿易協定更甚於多邊協議,並和中國陷入冗長的貿易戰。

對於遏止氣候變遷的歷史性巴黎協定,川普先前也不顧歐洲反對而決定讓美國退出。

七大工業國峰會預定24日至26日在法國西南部城市比亞里茲(Biarritz)舉行,集團成員包括美國、法國、巴西、日本、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與歐盟。

(中央社)

3.南韓外長赴北京 出席中日韓外長會談

南韓外交部長官康京和今天啟程前往北京出席第9次韓日中外長會議,她在搭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南韓政府還在研究是否續簽「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將在24日到期。據報導,南韓政府將視預計21日在北京舉行的韓日外長會談結果,再決定是否續簽。

報導指出,康京和說,她將在韓日外長會談上積極闡明對於日本對韓限貿的立場。

被問及韓日外長會談是否會成為扭轉局面的契機時,康京和說,當前的情況十分嚴峻,會上當然要積極闡明韓方立場,赴會前的心情十分沉重。

康京和訪問北京3天,將出席中日韓外長會議和韓中、韓日雙邊會談。

(中央社)

4.科技業涉反托拉斯 傳美十多州檢察長擬聯合調查

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美國十多州的檢察長準備針對科技巨擘展開聯合調查,以了解他們是否違反反托拉斯法。

華爾街日報引述兩位不具名人士表示,這些州檢察長可能在下個月正式宣布調查,將深入了解大型網路公司與科技平台是否利用本身的優勢來阻撓競爭。

議員和民權團體人士擔心科技巨擘諸如Goog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等在數位經濟扮關鍵角色,其市場主導力量也愈來愈大。

但科技巨擘與支持者都否認有壟斷行為,他們表示數位經濟發展迅速,不但促進競爭,帶動價格降低,也讓消費者擁有更有多選擇。

另一方面,國會議員也盯上科技業,上個月舉行的反托拉斯聽證會,包括蘋果(Apple)、亞馬遜、臉書與Google行政高層都出席。

紐約時報報導,一群州眾議員上個月在華府,與司法部反托拉斯官員見面,因而有州檢察長聯合大調查行動。

司法部已對科技業展開廣泛的檢視。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對臉書進行一項反托拉斯調查,並檢視其他公司的作法。

(中央社)

5.越中南海爭議 越前外交次長:可提國際仲裁

越南外交部前次長范光榮表示,中國多次侵犯越南等國海域,企圖獨占南海,阻礙各國資源開採活動,此舉若不被阻止,將是危險先例,越南應備妥所有因應方案,包括向國際仲裁法庭控告中國。

中國7月初以來派遣探勘船「海洋地質8號」等船隻進入南沙群島最西側陸地淺灘萬安灘探勘石油。

越南將萬安灘稱為思政灘(Tu Chinh),聲稱依照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萬安灘位於越南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以內。

中國派遣探勘船進入萬安灘,越南緊急出動海警船與漁檢船阻擾,雙方對峙至今,越中關係陷入緊張局勢。

「線上知識報」新聞網站今天報導,越南外交部前次長范光榮(Pham Quang Vinh)表示,中國最近重演侵犯越南海域嚴重行為,違反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

報導說,中國一直以來表達希望與區域各國發展和平、友誼與合作關係,但派遣船隻進入南沙群島探勘石油舉動,已削弱各國對中國的信任。

范光榮表示,中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若不被阻止,可能會成為區域「一個危險的先例」,削弱各國間互信,不利於營造區域和平、穩定、合作與發展環境。

他說,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更應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負起責任,以及嚴格落實國際法律。

范光榮指出,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陸,東協與世界各國表示反對,將此視為非法行為,但中國最近又利用這些人工島展開侵犯其他國家合法海域的行為,這個做法更不容接受。

范光榮分析,中國多年來數次侵犯各國海域,阻礙其他國家在合法海域施行正當權益,包括海洋資源開採活動,企圖將沒有爭議的海域變成有爭議的海域,企圖實現「九段線」主張,控制整個南海海域。

范光榮說,越南在國際法基礎上堅決維護自己海上主權與正當權益,也堅持與中國對話,要求對方尊重國際法,但是也應備妥所有符合國際法的因應措施,包括向國際仲裁法庭提告的方案,其中可以參考菲律賓控訴中國仲裁案前例,凸顯這項判決的法律價值。

范光榮建議,除了繼續在海上維持執法船隻權益外,越南也應爭取區域與國際社會的支持,共同為越南發聲,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法律,為區域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中央社)

6.日韓關係惡化 大韓航空宣布停飛或減班日韓航線

日媒報導,南韓大韓航空公司(Korean Air)今天宣布,由於日韓關係惡化造成航班需求減少,將暫時停飛或減班往來日本的多條航線,此舉凸顯日韓關係惡化所造成的影響。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大韓航空今天表示,隨著日韓關係惡化,航班需求減少,將大幅調整往來日韓航線的航班。

9月開始,大韓航空將暫時停飛往來南韓釜山與日本關西機場的航班;11月以後也將暫時停飛往來南韓濟州島與日本成田機場、關西機場的航班。

另外,大韓航空往來南韓仁川與日本小松、鹿兒島及旭川的3條航線,將從9月下旬起暫時停飛約一個月。

而仁川往來關西機場、福岡機場,及釜山往來成田等5條航線的航班,也將暫時減班。

大韓航空表示,在縮減日本航線航班的同時,將強化往來東南亞、大洋洲及中國的航線。

大韓航空日前已宣布將停飛釜山與日本北海道札幌的航線,凸顯日韓關係惡化所帶來的影響。

日本與南韓因前徵用工(遭日本企業強徵的南韓勞工)問題導致關係惡化,最近又因為互相實施對彼此的出口管制措施等,讓雙方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中央社)

7.香港問題 中國要美國「收手收聲」

中國外交部今天不點名地回應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談話,重申香港事務不容外國干涉,要求美方在香港問題上「收手收聲」。

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發表聲明,指美國政客不顧中方反對,19日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演講時再拋干預香港事務的謬論,並動輒以中美貿易協議為要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公署發言人說,香港回歸22年來,北京中央政府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而港人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權利與自由,香港法治指數全球排名從1996年的60多名大幅躍升到2018年的第16名,高於美國目前的全球排名。

發言人重申,中英聯合聲明是中英之間關於中國收回香港以及有關過渡期安排的重要文件,其中沒有任何條款賦予英方干預回歸後香港事務的權利,而且涉及英方的條款都已履行完畢。

發言人說,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反對任何國家企圖拿香港的繁榮穩定和700多萬港人的福祉做討價還價的「籌碼」,不要癡心妄想中國會拿領土主權和國家統一做交易。

發言人敦促有關國家和政客,學點最起碼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立即「收手收聲」,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彭斯(Mike Pence)19日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Detroit Economic Club)發表演講時,籲請中國尊重香港法律的整全性,並重申總統川普的警告,如果中國對香港行使暴力,美國將比較難以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中央社)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