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上市公司獲利縮水幅度 創七年新高!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金管會20日公布上市櫃最新營收狀況。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指出,上市公司108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新臺幣13兆3,4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5億元,成長幅度0.08%,營收金額創十年新高。不過,就稅前淨利來看為8,13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12億元,減少幅度25%,減幅創七年新高,證期局解釋,主要是去年同期業外收益包括投資獲利、出售資產收益較多基期較高。

張振山分析,1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營收成長創十年新高,主要有幾項因素,一是航運業因運價、運量皆成長而推升獲利;二水泥工業因需求及價格皆大幅成長而增加獲利;三其他業則受惠東京奧運及全球運動風氣日盛,價量齊昂,使獲利表現佳。儘管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但許多投資人若要評估一家公司的前瞻性,還是會以營收數字為準,因為營收數字代表本業發展,但獲利狀況則會受到投資獲利、出售資產等一次性獲利影響。

張振山表示,在1,663家上市櫃中,目前共有二家公司恐面臨下市下櫃,包括長天及大飲,若是再未依規定提出財報,長天就要在9月2日下櫃、大飲則是要在11月18日下市。

張振山表示,長天已在108年1月21日停止交易,因為其去年全年、今年第1季及第2季,三本財報都未交出,長天原本的會計師國富浩華在5月時就以業務量太大為由終止合作,改由馬施云大華聯合會計師來提出財報。至於大飲,今年4月8日已停止交易,今年11月18日若無法交出財報,就要下市。

在上櫃公司部分,108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1兆160億元,雖較去年同期減少327億元,減少幅度3.12%,但營收金額仍為近十年次高,最高者為107年上半年;稅前淨利為86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億元,減少幅度1.7%。

證期局也統計近五年上市櫃因併購下市櫃的狀況,其中,107年為高峰,上市共有8家公司因併購下市,包括:日月光、矽品、科納-KY、君耀-KY、昇陽光電、昱晶、勁永、元富證券,因併購下櫃有7家,包括:中美冠科生物科技、美磊科技、光燿科技、崴強科技、百略醫學、帛漢、美桀科技。

今年則有4家因併購下市櫃,下市的有榮化、下櫃的有統盟電子、捷邦國際科技、安成藥,另有三家宣布下市櫃但尚在進行中,包括:好樂迪、綠悅-KY、凱美電機。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