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顧立雄:保險業面臨六大挑戰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王德為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王德為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不樂見壽險業保費以「海棉吸水式」成長。保發中心最新統計,到6月底壽險業總資產已突破28.3兆元,半年就增加2兆元,速度似乎快於往年,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0日也表示,保險業發展迅速,也代表國內市場擴張有限,必須朝國際化發展。同時金管會亦祭出相關降溫措施,顧立雄說:「今天看數據,成長已有趨緩」。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稍後解釋,壽險業總資產成長除了一般資產增加,也會含資產評價變化,未必是單純的增加資產,金管會比較在意的是壽險保費過度成長,是以高利率作訴求,以海棉吸水方式吸納大量短期躉繳保費,對壽險業財務會有損害。

顧立雄是以保發中心開辦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班主任」身分,進行開班授詞。他指出,2018年台灣保險業總保費收入達新台幣3.67兆元,在世界排名第十。保險滲透度有20.68%,已經連續兩年排名世界第一;保險密度則居世界第六名,有5,161美元,在亞洲地區可排名第二名,保費快速成長,但國內市場發展空間有限,必須朝國際發展。

除了國際化不足,顧立雄也提出現階段全球保險業所面臨的六大挑戰,即包括維護金融穩定、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資訊安全、金融科技浪潮的衝擊、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IFRS17等。

因此要強化台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協助業者對當前全球保險業的挑戰擬定因應對策,必須先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動態、引進先進國家保險專業技術,以及培育國際保險專業人才,尤其是培育人才及留住優秀人才,是保險業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對於上半年壽險業總資產已破28.3兆元,朝30兆元大關邁進,顧立雄表示,看到相關數字已有放緩。亦即的確不樂見壽險業資產以不健康方式快速成長。

但保險局表示,壽險資產會含市價評估,即若股債價格上揚,資產也會快速成長,但保險局是以保費成長幅度來監理,希望保費期間拉長,即以分期繳保單為主,如近六年來,壽險業總保費成長幅度,從2014年成長7.3%,2015年成長5.6%,2016及2017各成長7.1%與9.2%,但去年只成長2.7%,已是七年的成長幅度新低。

今年上半年壽險總保費成長更只有0.5%,代表保險局控管宣告利率、預定利率等方式奏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