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央行兩任A級總裁超會賺 21年來貢獻國庫逾4兆

從14A彭神(前總裁彭淮南)就任起算,加上「新科A級總裁」楊金龍,兩任總裁21年共為國庫貢獻4兆2,193億元收入。圖/本報資料照片
從14A彭神(前總裁彭淮南)就任起算,加上「新科A級總裁」楊金龍,兩任總裁21年共為國庫貢獻4兆2,193億元收入。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央銀行2018年財報出爐,去年央行獲利2,254.32億元,從14A彭神(前總裁彭淮南)就任起算,加上「新科A級總裁」楊金龍,兩任總裁21年共為國庫貢獻4兆2,193億元收入,等於兩人合計替國庫賺進約當近二年總稅收,央行也長期以來被立委大讚為「國庫金雞母」。

根據央行歷年來的財報數,從1998~2018年間,只有七年盈餘低於2千億元,2006~2013年則連續八年都突破2千億元,僅2014年略低於2千億元,2015~2018年又連續四年賺逾2千億元,且維持在2,250億元以上的穩定水準,這也讓央行近十年繳庫盈餘連年都維持1,800億元不變,約是政府總預算數的十分之一。

21年來央行賺逾4兆元,前20年是在14A總裁彭淮南任內,2018年則是由今年8月剛出爐的「A級總裁」楊金龍延續佳績。但對於立委給央行的「國庫金雞母」封號,央行一向認為歸功於全體央行同仁的努力成果。

央行強調,國家財政還是應回歸到以稅收為主的常態,央行的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基本上不具穩定性,往往會受到國際重大經濟金融情勢變動衝擊,曾有多年完全沒有盈餘可繳庫的情況。

曾有立委認為央行投資太過保守,如果發揮更高效率及更靈活操作,應可挹注國庫更多收入,甚至多次提出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建議。央行則認為,由於外匯並非央行所有,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為不適當做法,畢竟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舉凡過去的金融海嘯、地緣政治風暴及目前還在未定數的中美貿易戰等,過度曝露在高風險商品絕不適宜,還是以穩定為首要目標。

金融業者私下指出,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外界所說的「彭規楊隨」,或楊金龍上任時宣示的「穩中求變」,在14A總裁長期建立的穩固基礎下,未來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楊金龍仍將延續「穩穩賺」的基調不變,持續為挹注國庫的一大支柱。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