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吹起運動風,越來越多民眾參與戶外運動,也帶動了旅遊、休閒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但想進這一行也不容易,在旅遊休閒領域工作長達6年的林先生表示,這行必須要親力親為、眼明手快,還要能保持樂觀積極、隨時自嗨的態度。
據勞動部台灣就業通統計,今年1至6月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求才概況,旅遊、休閒人員的求職人數為5,775人、企業開出求才人數1萬5,522人,求供倍數為2.69,代表每個求職者有2.69個旅遊、休閒工作機會,與去年同期相比,求才情況小增大增6.05%,今年工作機會較去年大幅增加。
「旅遊、休閒人員」包括旅遊經理人員、導遊、領隊、櫃檯服務人員、房務員、導覽解說員、旅遊休閒類主管、OP/旅行社人員、飯店與餐廳主管、飯店工作人員、運動教練及水上救生員等專業人員。
林先生從運動管理科系畢業後,首先投入旅遊業,他說,考取導遊、領隊資格後、實際從業才發現,這行真的是十八般武藝要樣樣精通,不僅要記熟路線上的各種大小故事、枋野奇譚,團員有各種突發也都要立刻化身為保母,而且不論刮風下雨、自己身體有什麼突發情況,都不能影響工作,「大家花錢是來放鬆心情、不是來看你臭臉,所以要隨時笑、隨時看起來很開心」。
離開旅行業之後,林先生透過進修、考取運動教練資格。他說,運動教練不是陪練員這麼簡單,因為學員常常不是專業運動員,所以必須要花更多心力去注意每個姿勢是否正確,而且要轉換成更好記的口訣或是心法,讓學員可以更快熟記,即便未來沒有陪在一旁,也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而且運動教練最常被學員問到的問題是「我怎麼還沒進步」,林先生說,這時候就要充當心靈導師,陪伴學員突破身體的限制、解決心理的困頓。
林先生說,想要進入這一行,也必須要不斷充實自己,知道國外的最新運動休閒動態、運動賽事、甚至還要懂一些小八卦,才能讓學員對你有「黏著度」,願意繼續跟著你一起練習。而且這一行必需要相當有自制力,林先生強調,因為你的身材就是活廣告,「沒有人會喜歡看到自己的教練是胖胖的、運動表現不好的」,所以只要體重稍有起伏,就必須要立刻進行減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