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台灣機械設備前七月出口衰退,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鬆口,下修今年出口值至與去年274億美元持平。他呼籲政府,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應適度貶值,緊跟韓國等競爭對手貨幣走勢,並重申貿易戰正是台灣與美國等洽簽FTA的契機,一旦成功將大大增加台商回流的誘因。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每年異地主辦「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今年移師台北,21日登場,因應工業4.0,聚焦IOT、通訊協議、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等議題。
柯拔希表示,貿易戰使大陸企業短期內受傷,台灣機械業也受影響,雖然當前兩岸政治氣氛不佳,兩岸企業可截長補短,產業合作有其必要,可以讓台灣技術再提升,在通訊協定、智慧機械藉由民間交流,有機會爭取大陸商機。大陸兩岸企業家峰會智能製造與裝配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召集人蘇波致詞指出,兩岸機械業可深化合作,深度參與中國製造強國。
柯拔希會前受訪表示,前七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150億美元,年減6.5%,貿易戰爆發後,許多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大陸以外地方,原本預期會有第二生產基地商機,但有意投資的廠商持續觀望,並未如預期顯現。機械公會年初預估今年出口年成長5%~10%,年中下修至5%內,21日更將今年出口值下修與去年274億美元持平,估計約1.2兆元。
柯拔希指出,貿易戰演變為科技戰、匯率戰,尤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7元,國際貿易不外乎匯率及關稅,近期韓國貶值幅度8%多,新台幣僅貶值2%多,台灣產業與韓國競爭,匯率競爭力短少5%~6%;此外,台灣無法洽簽FTA,無法享0關稅優惠,從台灣出口還要關稅,台商為何要返台投資?他呼籲政府讓新台幣適度貶值,幅度應緊跟韓國等競爭對手貨幣走勢,讓回流的台商不至於喪失出口競爭力。另貿易戰正是台灣與美國洽簽FTA的時機,也可增加台商回流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