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大摩下調港股評級至減持 前景缺乏吸引力

  • 工商時報 黃欣
圖為香港中環。圖/中新社
圖為香港中環。圖/中新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摩根士丹利繼下調香港2019年GDP增長預測至-0.3%後,最新發表亞太(日本除外)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報告,下調香港股市評級至減持。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大摩報告稱,在新興市場資產配置排名中,MSCI香港指數下調至第27位。大摩強調,MSCI香港指數較受當地經濟所影響,成份股的當地收入佔比約51%,相對於收入來源更廣泛的恒生指數成份股,當地收入佔比約19%。

大摩日前報告指,恒生指數今年晚些時候的「不利情況」下會跌至21,500點,基本情況下恒生指數2020年6月將來到24,400點。

報告:港股季度料2015年以來最差

經過去月高位急回,港股市值已由蒸發逾6,000億美元(約4.68兆港元),其估值看似具有吸引力,並成為潛在亮點。但外資機構分析師不斷下調2019年盈利預測,預計港股盈利將迎來自2015年來最差的季度表現,而公司業績報告不太可能為港股跌市力挽狂瀾。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外資的數據顯示,分析師預計恒指成分股公司的營業利潤平均下降19%,這將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公用股中華煤氣21日下跌5.3%,早前公佈業績令人失望,並表示商業環境充滿挑戰。大和證券分析師稱,香港的政治動盪可能損害餐飲業銷售情況,因為人們會在家做飯而不是外出就餐。

在房地產市場、酒店入住率和零售等方面,皆受到貿易戰的威脅和數週的局部動盪的影響。長實上週股價自2017年1月以來跌至最低點,由於抗議活動而推遲了一項豪華住宅項目。投資者越來越關注資本外逃,匯豐和中銀本月各下跌約9%。

雖然企業利潤下降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和人民幣匯率疲軟,但是最近下調盈利預測還反映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持續了11周的抗議活動使香港經濟背負著沈重壓力,從銀行貸款以及燃氣等各方面的需求可能都受到危害。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