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靜好時期,投資人競相追逐高收益、高成長機會。然而,近兩年全球氣氛轉變,民粹政策風潮下,交雜著反貿易、反移民和反傳統的貨幣政策,各類資產仰賴政策垂憐以取得反彈動力。然而諸如貿易衝突的訊息反覆、景氣未見好轉下,債市吸引龐大資金,導致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創下新高。
宜留意的是,德國政府8/21標售零息的30年期公債,結果買盤比預期為差;而美國8/7標售的十年期公債拍賣結果創下2009年以來第二差的競標需求比例,顯示投資人已開始對極低的實質利率存有猶豫。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全球各類債券殖利率已普遍下滑,在這之中,以相同的新興國家政府所發行、相同到期天期的當地貨幣計價債券殖利率仍普遍高於美元計價的殖利率,部份當地公債因央行降息,還有資本利得空間可期。然而諸如貿易戰和景氣風險挑戰仍存,當地公債的投資最好能搭配防禦配置,特別是對匯兌進行適度避險。建議可採取低相關、低波動、低曝險的三低策略,轉換危機情境的風險為利基。
低相關:透過貨幣避險,降低新興國家資產受海外局勢干擾的程度。例如放空澳幣,因其與新興國家和商品關連高,以此減緩新興國家資產受大環境影響的貝它值
低波動:全球恐慌情境中,若投資組合中有避險貨幣的日圓,或是政府公債部位,可望降低整個投組的波動度。
低曝險:目前有正實質殖利率的債券機會不多,可保留適度安全避風港貨幣計價的短期國庫券,等待未來進場機會。此外,全球央行齊力寬鬆資金後,宜有因應通膨反轉向上的策略彈性,因此存續期間的曝險也不宜太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因應今年全球央行降息潮,配置於新興國家當地公債為主,然而為降低伴隨而來的新興國家貨幣曝險,已藉由放空其中部份的新興國家貨幣,以及放空極低利率的歐元和澳幣進行宏觀性的替代性避險,期以能聚焦於爭取公債面之債息收益和資本利得機會。另外,著眼於未來市場震盪加劇,基金也採取作多日圓策略,以分享其資金避風港的收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