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開始,許多學子將邁入新的求學階段,為使子女獲得良好教育,父母無不重視子女教育金的課題。銀行業者建議教育金除應及早規劃外,父母可依據子女不同成長年齡階段花費推估,搭配適合理財方式。
例如學齡前,將收支管理分兩類,搭配配息型產品及高利定存創造穩健收益來源;學齡後則再善用單筆、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方式,追求中長期合理報酬,輕鬆備妥子女教育金。
凱基銀行表示,零至六歲學齡前階段,花費重點為托嬰及幼兒園費用,平均約在每月1.8萬元。尤於子女剛出生,面對接踵而至的教養費,由於較缺乏理財規劃所需的累積期間,建議在此階段可採取收支管理的方式進行預算控管,將子女養育費用分類成月支出以及年支出,例如每月保母托育費、每月幼兒園月費等,每月費用按照預算直接支出,若資產較充足,也可選擇將部分資產投入配息型理財產品,創造現金流量,支付每月所需養育費用。
舉例來說,若將400萬元投入配息率5%的產品,每年將創造20萬元的收益,約相當於每月1.6萬元,可配息的債券型基金與平衡型基金、甚至海外債都是選項之一。
每年費用像是每半年幼兒園註冊費,則可按月提撥或整筆留存,像是銀行提供3~6個月的高利定存產品,便是提高利息,同時兼具資金流動性的好選擇。
至於進入學齡後的花費甚多。7~18歲國民教育階段,累積支出約高達132~162萬元;19~24歲進入高等教育階段,除了公私立大學考量,就讀科系的選擇,所需費用差距更大,若考量食宿費用,以每月1.5萬元估算,完成學士學位,學費加上食宿累積支出約92~287萬元。
根據教育部2017年資料顯示,國人最常留學的地區包含亞洲、美洲、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留學的學子為6萬3千多人。
凱基銀行建議,此階段可先評估家庭財務狀況,找出單筆、定期可投入的資金,再進一步建立核心與衛星配置的投資組合,例如透過平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降低波動度,追求合理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