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國產首輛自駕WinBus 兩年後量產

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車輛中心全MIT研發製造的自駕電動小巴士「WinBus」於26日正式亮相。圖/顏謙隆
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車輛中心全MIT研發製造的自駕電動小巴士「WinBus」於26日正式亮相。圖/顏謙隆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經濟部26日首度展示第一台MIT製自駕小型巴士「WinBus」。經濟部長沈榮津26日表示,透過技術處科技專案結合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串連產業,讓台灣自駕車系統逐漸完善,預計經二年沙盒測試後,於2021年開始量產製造。

經濟部強調,WinBus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領軍,統整國內營運、車體製造、系統整合、各式零組件及模組等20家以上廠商共同打造,向國人證明台灣自駕車科研人才高水準的軟實力,及台灣產業供應鏈串連起來國家隊的硬實力,絕不遜於國際大廠,足以競逐國際舞台。

沈榮津指出,第一架MIT國產自駕小巴造價新台幣4,000萬元,其中定位系統就有三套,優於特斯拉(Tesla)的一套,可依照環境的鎮地形地貌來選擇最適合的鎮系統,確保行車安全。在定位系統精準度,WinBus可從國際大廠的30公分縮小到20公分,有助於對準停車格或是定點,方便人員上下車;特斯拉是鎮用攝影機的影像辨識,WinBus應用影像辨識外,還有用測距,車與車間的通訊及車跟路邊設施的通訊。

WinBus透過各式感測器,包括攝影機、2D與3D光達(Lidar)和雷達,感知收集不同車輛環境資訊,並即時快速作出複雜決策,串連車上各套系統,以控制車輛行徑,例如轉向、煞車及加速等;且具有白天及夜晚辨識行人、車輛之能力,並具備車道跟隨自動駕駛系統、自動緊急煞車系統、自動靠站接駁、夜間燈光指引等多項智慧駕駛技術。

經濟部表示,WinBus已達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Level 4 高度自動駕駛階段,在固定或封閉式場域內,車輛無須人為介入,可以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功能。

至於後續要如何推動,經濟部技術處長羅達生說,自駕車要商用化必須滿足三要件,包含自駕車的成熟度、交通基礎建設的成熟度及交通法規,現在有了第一架自駕小巴,預計年底在彰化地區進行開放式的沙盒測試。

羅達生說,自駕小巴未來會行駛彰濱工業區到鹿港天后宮,途經觀光工廠及博物館等景點,規劃初期學習路況後,才會對外開放試乘,試驗期短則二年長則四年,後續要看國內交通法規修法狀況,才能讓自駕車順利上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