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印度央行繳庫248億美元 挨批莫迪存錢筒

印度總理莫迪。圖/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印度央行周一(26日)宣布,已同意把248億美元的盈餘與超額準備金繳交給國庫。雖然這項史無前例舉動有助莫迪政府強化該國孱弱的財政體質,但在同時也引發外界質疑印度央行獨立性是否受到干預。

印度央行發布聲明,已同意把上個財年(今年3月止)的盈餘總額約173多億美元與額外的74億美元超額準備金交給政府。

該央行解釋,這項做法符合它在日前採用的新經濟資本架構。這項由前印度央行總裁詹然(Bimal Jalan)主導擬定的該架構,建議央行保留占其資產負債表約5.5%到6.5%的資金,做為意外風險緩衝之用。

這也促使印度央行決定維持該資金在5.5%低檔,多出來的資金則決定上繳給國庫。

由於印度經濟連續第四季減速,這項宣布恰巧能讓莫迪政府擁有意外之財做為刺激經濟之用。

莫迪政府過去曾對民眾承諾,將斥鉅資進行龐大的社會福利與收入補貼計畫。但受到經濟轉趨疲弱,令莫迪苦無足夠資金兌現他所開出的政治支票。

印度央行的及時注資,除了將可協助政府縮減財政缺口,還能為日後的經濟刺激提供資金。

不過針對政府能否使用央行超額準備金一事,曾在去年引發央行與政府的緊張。當時該央行副總裁阿查亞(Viral Acharya)警告,莫迪政府若企圖插手央行,特別是龐大超額準備金的運用,恐造成「潛在的災難結果」。

兩個月後,印度央行前總裁帕特爾(Urjit Patel)閃辭,莫迪政府也立即宣布任用個性較為圓滑的達斯接任總裁職務。

Carleton大學經濟學教授迪吉亞(Vivek Dehejia)擔憂「印度央行正失去獨立性,最終恐淪為政府的存錢筒」。他還警告這將導致央行的威信蕩然無存,並不利日後的印度經濟發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