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電動車降溫 鋰價重挫

電動車的需求降溫,加上市場產量增加,使鋰礦面臨供給過剩的窘境。圖/新華社
電動車的需求降溫,加上市場產量增加,使鋰礦面臨供給過剩的窘境。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過去電動車需求崛起,曾帶動鋰電池蓬勃發展,身為鋰電池關鍵原料的鋰礦價格一度水漲船高,如今因電動車補助遭砍,人們對電動車的需求降溫,加上市場產量增加,使鋰礦面臨供給過剩的窘境,價格一落千丈。

據礦業情報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資料,鋰電池的核心材料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價格已重挫13%,不但衝擊業者獲利表現,也讓領導廠商股價倒地,繳回2016年以來的漲幅。

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智利SQM上周宣布,受累於鋰價走低,該公司第二季獲利幾乎腰斬,僅達7,020萬美元,並強調2019年供過於求的情況持續,仍對價格造成影響。SQM指出,供給增長使鋰價走低,該公司第三季每噸售價下探至1萬美元,低於第一季的平均價格每噸14,600美元。

中國的天齊鋰業(Tianqi Lithium)也表示,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銳減85%。

隨著澳洲鋰礦產能急速擴張,市場供應大增,令現行業者備受壓力。在此同時,中國政府大砍電動車補助,導致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需求走疲。

不過,有鑑於許多車廠陸續推出最新電動車款,尤其是歐洲市場,促使全球重量級電池廠商仍然積極取得鋰供給量。天齊鋰業上周指出,澳洲子公司已與韓國電池製造商樂金化學(LG Chem)達成合約,將自2020到2022年為樂金化學供應氫氧化鋰。該公司認為,過去幾年業界大舉投資鋰礦產業的熱潮將「重回正常水準」,不具競爭力的廠商則會被淘汱。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