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不會製造懸崖 顧立雄承諾新儲蓄險有緩衝期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不會讓儲蓄險「一槍斃命」。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8日表示,無意製造保費懸崖,只是不希望壽險只賣儲蓄險,應多賣保障型及高齡化保單,現在會看年底責任準備金利率調幅、各家壽險公司宣告利率狀況及精算此次調整的影響性後,決定儲蓄險門檻及上路的日期,顧立雄承諾會採「緩進」式。

顧立雄是在出席保險卓越獎頒獎時表示,過去二年壽險業總資產增加4兆元,金融市場資金大幅轉往壽險,資金去化成各界關注的問題,顧立雄強調,並沒有說保費快速成長是「壞事」,但以主管機關立場,希望壽險業賣「好的保險商品」,而不是單純理財性的儲蓄險,沒有任何保障性質,所以才打算訂死亡保障對應保價金、帳戶價值的門檻。

顧立雄亦指出目前有六大不確定因素,即中美貿易衝突、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加上保險業要因應消費者各類保險商品需求、科技創新、新會計公報IFRS17等,將可能影響保險業未來的獲利表現。

為了協助壽險業順利接軌IFRS17、不會出現財務危機,金管會祭出一系列新的管理機制,訂定死亡保障門檻即是其中一項,避免儲蓄險大量吸金,資金去化不易,且在IFRS17上路時會形成更大的缺口。

顧立雄承諾,死亡保障門檻會有「緩衝期」,但究竟會給多久,是否會延到明年7月1日?會跟壽險公會討論,且會考慮明年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幅度、現有各公司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及相關影響性精算結果,再綜合考量,決定政策上路的先後順序。

顧立雄並強調,並沒有要製造保費懸崖,且相信新政策上路後,保戶還是會買儲蓄險,金管會只是希望壽險業不要放過高比率在儲蓄險,保費要能健康成長,至少是朝接軌IFRS17的方向,也要能配合政策,多提供保障型與高齡化商品,銷售比重至少要拉高,這些政策的立意也希望「保戶能理解」。

由於保險局與壽險公會正積極討論折衷方案,顧立雄承諾年底前一定會拍板全套方案,採漸進方式推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