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中美相爭 企業改道避戰火 越南、印尼等受惠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美貿易戰砲火再起、煙硝不斷,不僅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也進一步影響全球資金流向,投信業者指出,中美兩國相爭,市場受不確定氛圍壟罩,除了對具有避險性質的日圓、黃金等商品形成支撐外,東協國家也因較不受中美貿易影響而受惠,進而吸引國際資金前往、並成為投資熱門標的,建議可逢低布局、以買黑不買紅方式分批進場。

中國於上周末意外宣布 對美加徵關稅,對美國75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5%至10%關稅,並恢復汽車關稅課徵,面對中國突襲,川普政府也回敬,將2,500億美元商品稅率調高至30%、9月1日起將課稅的3,000億美元商品稅率至15%。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造成國際股市震盪,標普500指數23日隨即重挫2.59%,相較於標普500指數呈現弱勢整理格局,避險性資產反而因避險資金簇擁而受惠,如黃金期貨與日圓。

投信業者認為,中美貿易戰短期難見停歇,恐將成為長期議題,每當中國或美國其中一方再度宣戰,國際金融市場不免震盪,建議可優先選擇,較不受中美貿易戰直接衝擊的地區,如越南、印尼、菲律賓與等東協國家。

元大新東協平衡基金研究團隊進一步解釋,中國為美國主要產業供應鏈,企業為避免貿易戰下被課徵高額稅收,大幅削弱價格競爭力,不少原在中國設廠的企業,紛紛外移至其他替代國家,其中又以具有低人力成本優勢的東協國家為首選。

如韓國的手機面板廠移往越南、台灣之鞋業、紡織工廠移置印尼、印度,日本的汽車廠則改赴泰國設立,以避免被課高額關稅,上述的東協國家也在產業鏈的移動下而受惠。以越南為例,許多原於中國大陸設廠的企業,已將供應鏈移往越南首都河內,現在的河內儼然成為工業走廊,在高科技工業聚落成形,有助促成河內產業升級,發展前景看法。

元大新東協平衡基金研究團隊分析,在中美貿易衝突不斷下,建議將東協投資標的納入投資配置的一環,並作為長期投資選擇,建議可逢低布局、以買黑不買紅方式進場,或選擇定期定額、分批買入作為中長線配置。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