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衝突撲朔迷離,英國無協議脫歐風暴將席捲歐洲,全球主要經濟體不確定性仍高;近來美債殖利率倒掛,更引起市場恐慌。然而,全球央行聯手以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如美國、歐洲、日本與中國等主要國家紛紛祭出政策,降低經濟下行風險,雖然措施不盡相同,但皆以擴大內需刺激內需維繫成長度能做為考量。當主要國家陸續推出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之祭,全球經濟有往減緩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衝擊進行。
美國確定於9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將10%關稅調高至15%,加徵目標商品主要係智慧手表、藍芽耳機、平面電視和球鞋等。根據穆迪機構表示,美國經濟成本正在逐步墊高,貿易戰將可能對美國經濟帶來傷害,未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要付出成本高達1,000億美元,這將占美國GDP約0.5%,影響非常顯著。穆迪也進一步指出,貿易戰負向影響將於製造、運輸、物流等領域出現。倘若美國企業一旦移轉,其他企業將會開始縮減人力、失業率將會攀升,美國經濟將會出現衰退。
中國近期也提出反擊,中國宣布將對美750億美元商品將5%加徵至10%報復性關稅。市場預估,若以平均匯率一美元兌人民幣7元假設,倘若美中關稅升級,進一步影響全球企業信心和製造業供應鏈,這也將壓抑全球經濟復甦,對中國出口也造成負向衝擊,市場預估這將可能影響中國GDP 0.4%至0.5%,國際機構IMF今年下調中國GDP至6.2%,若貿易戰持續升溫,也就意味中國今年GDP成長率難保6%。
美中雙方劍拔弩張之際,雙方正在「去中化」、「去美化」,美中兩國廠商面臨向外拓展商業版圖壓力,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受到波及,然台灣部分IC設計大廠反而喜迎轉單效應。此外,華為也「去美化」動作頻頻,近來台灣晶圓代工、封測和被動元件等供應鏈也間接受惠;在「去美化」趨勢下,華為在5G基地台零組件相關採購PCB族群也重新恢復採購,預期PCB族群拉貨可望回穩,倘若華為去美化策略持續進行,料下一世代「去美化」特徵將會更為明顯。
僅管貿易戰、地緣政治不穩定,外資陸續從新興國家股市撤出,自8月以來外資賣超台股逾1,200億元;根據統計今年以來QFII流出金額也達30.2億美元(約950億新台幣)。僅管外資持續流出,台股依然守穩萬點以上,主要是因下半年為台股電子旺季,整體市場認同度高,內資法人展開承接力道,加上官股積極護盤、台商回流、選舉行情等利多,預期台股多頭氣勢不減。隨著5G基地台需求爆發,中小型股成為內資法人追逐焦點,值得留意。此外,市場也著墨「去美化」轉單效應,預料IC類股也有不錯表現,加上明年適逢總統選舉、台商回流等利多,展望台股9月份仍會有所表現,充沛資金也將為台股下檔帶來強力支撐。以長期角度而言,第四季往往為基本面翻揚和資金發酵期,投資人可分批布局展望佳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