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美國天然氣湧入全球市場 歐亞價格跌至新低

圖為裝載液化天然氣的貨輪在廣西北海鐵山港接收站碼頭接卸。圖/新華社
圖為裝載液化天然氣的貨輪在廣西北海鐵山港接收站碼頭接卸。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美國頁岩氣(shale gas)產量不斷增加,供過於求,促使業者大舉出口液化天然氣(LNG),這令全球天然氣價格重挫,歐、亞市場甚至跌至歷史新低。

市場需求減緩、中美貿易紛爭、歐洲貯存設備接近滿載,皆是天然氣價跌的原因之一。然而,美國天然氣供應量持續湧進全球市場,才是價格一路下探的元兇。

標普普氏能源(S&P Global Platts)全球天然氣與電力分析部主管約瑟夫(Ira Joseph)表示,「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因為一時之間太多的供給湧進市場。」

開採與生產天然氣的業者原本就面臨低迷股價和對付焦慮股東的困境,如今市場充斥著便宜的頁岩氣,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美國天然氣9月期價在26日(周一)以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2.225美元作收。儘管出口大增、今夏酷暑使得美國電廠對天然氣的消耗量創新高,都無法挽救價格頹勢,過去1年該期價已重摔約25%。

根據標普普氏能源資料,亞洲天然氣價格日韓指標(JKM)在今年夏季曾下探至每MMBtu 4.11美元,反觀去年同期每MMBtu仍有11美元以上的行情。歐洲天然氣價格則由1年前的9美元掉至不到3美元。

處理和運送天然氣成本因出口商和目的地而異,但分析師表示,一般來說每MMBtu約占2美元,意味價跌走勢使美國賣家利潤微薄。

不過,美國天然氣出口仍將持續攀高。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今年7月輸送到LNG出口商的天然氣平均每日達60億立方英尺,寫下新高紀錄,約占美國天然氣總產能的7%。分析師預期將有愈來愈多LNG處理設施啟用,到明年夏天以前,LNG出口商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占美總產能的12%。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