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驚!全球鯨豚擱淺頻傳 恐與軍事聲納有關

座頭鯨。圖/美聯社
座頭鯨。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人與動物是共生共存,然這些年來,人們的濫捕、破壞生態環境,造成許多動物減縮、甚至滅絕!科學家近年來發現聲納造成的短時間高音量聲波,與大量鯨魚擱淺很可能有關,原因是鯨魚等海洋哺乳動物為了遠離類似聲源,容易出現失去方向或上游過快、甚至導致體內器官受損等現象。

中華鯨豚協會與國立台灣大學為深入解析台灣鯨豚擱淺可能的原因,特別於9月1日(日)假台北市立動物園演講廳,舉辦「海洋哺乳動物擱淺處理:台灣經驗與世界接軌」科普講座,邀請美國海洋大氣署資深研究員 Robert Brownell博士發表專題演講,分享美國的鯨豚擱淺處理現況及擱淺原因調查研究,進而對台灣鯨豚擱淺原因給予研究建議,並與其他來自亞太地區的專家群,共同探討目前亞洲擱淺處理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過去台灣每年發生鯨豚擱淺的案例平均約在50-60件,然而自2016年起,鯨豚擱淺通報增加到91件103隻,2017年80起82隻,2018年度激增到110起137隻,為歷年來鯨豚擱淺事件最高紀錄。

鯨豚擱淺有許多原因,近年最受關注的包括微生物感染、海洋有毒物質汙染、食物短缺、以及垃圾阻塞腸胃道等。然而另一個同樣值得關注的人為影響,正是軍事聲納的使用,因為鯨魚會被迫躲避海軍用來偵測潛水艇的軍用聲納。

1950年代開始使用軍事聲納以來,異常的大批鯨豚擱淺事件越來越頻繁,多種鯨魚和海豚同時擱淺於數個不同地點,此類擱淺事件每年都會發生,近年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巴哈馬和希臘也出現多次與軍事聲納相關的鯨豚擱淺。

這些全球性的海軍演習活動和鯨豚大量擱淺之間的關係,讓科學家近年透過相關研究,已漸漸了解聲納聲波會干擾海洋動物,恐讓鯨豚出現異常行為。鯨豚對聽覺的依賴,就跟人類對視覺的依賴一樣。

牠們靠聽覺來溝通、覓食和導航。噪音污染的威脅,迫使敏感的鯨群遠離棲息地,甚至導致部分鯨豚受傷或死亡。聲納造成的短時間高音量聲波與大量鯨魚擱淺有關,原因是鯨魚等海洋哺乳動物為了遠離聲源,容易出現失去方向或上游過快、導致體內器官受損等現象。事實上,在2005年台灣就已有鯨豚異常擱淺事件,指向與軍事演習有關。

有關台灣小虎鯨經常發生集體擱淺的情況,Brownell博士也做出了推論,他認為與人類海上活動產生的噪音有絕對關係。由於目前對於噪音污染尚無全球性的規範,在本次會議中也將探討評估軍事活動造成的環境衝擊。

(中時電子報 林宜靜)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