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卡關!預算高達521億元的台電二期離岸風場,今年11月中必須向工業局繳交國產化關聯效益報告書,但時間十分窘迫,台電7、8月兩度決標都乏人問津,廠商反映預算太低、風險太高。
台電高層今證實,第三度公告招標會朝加碼預算方向調整,最快本周討論拍板後火速公告。
台電遴選的二期風場預計2024年併網,裝置容量300MW,但愈後期併網國產化程度愈高,根據工業局規定,風機關聯性項目約有15、16項指定項目要達國產化目標,除須承攬2021年~2023年前置期及本土化項目外,還要額外承諾發電機、齒輪箱、葉片、機艙罩、機艙底座鑄件等風機零組件項目,協助政府建立離岸風電產業鏈。
距離11月中旬要向工業局提交報告,時間只剩2個半月要交卷,相當窘迫,有意參與統包競標的廠商擔心時間太短,對標案能否執行感到疑慮,若接下標案無法落實國產化目標,恐會被台電罰款罰得很嚴重。
台電決定採統包方式,將風機、水下基礎、海上變電站、海事工程都統包給單一廠商,標案總預算521億元,但廠商主要對價格與合約風險承擔有疑慮,台電高層證實,會朝調高預算方式重新招標,台電內部本周開會拍板後,會火速上網公告,強調會展現決心「做到底」。
一旦還是無人投票,台電主管表示「會有腹案」,不會放任不做。據悉,不排除台電自行接手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