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來頻多利多政策如更具彈性匯率制度以及擴張性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有助紓緩中美貿易衝突帶來的衝擊,法人表示,陸股跌幅已近波段滿足點,投資人可以留意內需股的買點,中長期投資仍會有好報酬率。
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彭炫通表示,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已經轉變成雙方對彼此底線的認知,以及企業面對產業鏈變遷的積極調整。在此階段,投資人除了慎選具有競爭優勢的投資標的外,入市時更需要考慮風險溢價,只要投資人瞄準時機提前布局產業龍頭及民生消費等,就能夠捕捉長期的增長性。
若中美雙方貿易衝突再度增溫,亞洲出口貿易勢必會受影響,短期投資人需多加留意下跌時的買點。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相較2018年貿易衝突加劇時,現階段大陸對於擴大財政刺激政策支撐經濟的彈性更高、意願更為積極,美國聯準會也終結升息循環轉為降息並結束縮表政策,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下檔風險提供緩衝。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儘管外部環境來看大陸投資仍持續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不過隨著8月底MSCI調整生效,A股權重由10%調升至15%,有助於資金挹注。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也表示,中美貿易戰對A股負面影響正遞減中,8月28日MSCI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招商估算增量資金179億美元,配合企業獲利落底上揚,第二階段陸股牛市爆發期將到。
葉宇真認為,上証指數在2,800點附近是很好的中長線加碼時點,並以受貿易戰、香港反送中事件衝擊低的內需消費股優先布局。據過去經驗,貿易戰利空事件發生過後,跌完就是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