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信託理財五大趨勢 信託公會一次露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年國內金融業面臨許多挑戰及機會,大都與科技進步及客戶對於金融商品之消費方式改變有關,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觀察,就信託業而言,目前信託理財上已看到五大趨勢,銀行業者可好好把握。

一、機器人理財夯。從2017年7月金管會核定「投信投顧公會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以自動化工具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作業要點」,明確訂定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Robo-Advisor),開啟機器人理財元年後,信託業也開始積極推出智能投資,人機互動的投資模式,目前已有中國信託、台北富邦、台新、國泰世華及王道銀行等陸續推出相關智能理財的信託商品。

二、由高端私人客戶擴及到普羅大眾,由於科技的進步,細緻化金融服務可以普及到一般民眾,過去由高端私人客戶才可享受的細緻化金融服務,例如量身定做的客製化商品,或可由客戶自由選擇彈性調整的信託商品,也可由小額投資的一般民眾取得服務。

三則是由客戶指定到受託人裁量運用,過去信託理財的金融商品,大多為由客戶指定投資標的,受託人無運用決定權的金融商品,但對於缺乏金融專業的弱勢民眾,反而造成難以抉擇的困擾。未來透過智能理財「再平衡(Rebalance)」功能,由信託業依據自動化的監督來調整投資人投資組合的配置,可以充分達到協助民眾理財的功能。

四、由實體通路到虛擬通路,過去民眾辦理信託,絕大多數都必須透過業者的實體分行辦理,2019年7月金管會宣布3家純網銀獲得設立許可,純網銀所有的服務都是網路化,直接在線上做定存、買基金、貸款等理財服務,可以省略客戶親至實體通路的時間。

五、由個人理財到家族理財,過去金融業所提供之理財服務多是純粹以個人或家庭理財為考量,但對於某些頂級家族客戶來說,考量的範圍不僅僅是投資而已,例如家族企業的經營調度和繼承、家族成員的資產分配、慈善項目的支出和整個家族內部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等,都是家族理財所需考量的範圍,這也為信託業者帶來新的服務商機。

呂蕙容指出,從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引發產業供應鏈重新調整與企業資金布局大移動,到今年8月15日施行之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在此國際金融情勢丕變之際,信託理財也迎來企業引資回台的難得商機,綜觀上述信託理財的趨勢與發展,業者可以好好利用手中的資源規畫相關業務,帶動市場創新及相關產業發展,發揮鯰魚效應,並落實普惠金融。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