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寬鬆當道 新興亞股動能足

亞洲各國政府因應出口下滑,不約而同推財政刺激措施,為亞股後市提供動能。圖/美聯社
亞洲各國政府因應出口下滑,不約而同推財政刺激措施,為亞股後市提供動能。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美貿易戰發展持續主導全股市場動向,但觀察全球風險性資產最近一周來小幅反彈,動能是否延續,就看主要央行降息的效果,若資金進入股市低接,將有利刺激風險資產表現,尤其可關注政策改革利多強勁的新興亞洲,投信建議透過新興亞股基金,在震盪中找適當的買點。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亞洲各國政府因應出口下滑,不約而同推財政刺激措施,央行以貨幣政策支撐經濟行動。泰國政府批准103億美元政府支出及貸款,印尼央行連兩個月降息、估2020年支出達創紀錄的1,780億美元,新加坡7月核心通膨放緩至0.8%、支撐市場對金融管理局10月放鬆政策以提振經濟的預期,及大陸國務院推出消費政策,均提供亞股後市動能。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指出,在全球總體經濟環境持續大幅波動下,亞洲表現仍相對強勁,主要央行寬鬆降息,為市場提供有力支撐,亞洲吸金力道仍在。但整體數據值得關注,留意促進區內改革和變化的潛在催化動力,即使貿易摩擦持續,亞洲不斷演化並創造新經濟機會。

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認為,當前面對央行寬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疲弱、貿易緊張局勢等,整體新興資產表現差異大,即便成長略微放緩,下半年資本支出與需求縮減,但亞洲仍為新興市場最重要市場,新興亞洲續存在相當多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強調,最新一輪美國對大陸加徵關稅生效,將導致整體需求廣泛下滑、企業資本支出勢必遭到遞延,後續中美貿易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影響亞股布局調整,建議透過情境分析與個股所受壓力,評估可能風險與持股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