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取代心臟病 癌症成高收入國家最大死因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新研究發現,癌症已取代心臟病成為高收入國家的最大死因。儘管全球第一大死因依舊是心臟病,但心臟病醫療技術進步已使發病率下滑,反而是癌症致死率攀升,估計幾十年後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死因。

這項研究在本周舉辦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發表,研究對象涵蓋21國超過16萬人,研究時間長達9年半。上述21國包含加拿大及瑞士等4個高收入國家、12個中收入國家及5個低收入國家。

若從全球來看,2017年全球死亡人數約5,500萬人,其中約1,770萬人死於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使之成為全球第一大死因。若單看上述4個高收入國家則會發現,癌症死亡人數是心臟病發死亡人數的2倍。

擔任這項研究論文主筆者的加拿大拉瓦爾大學教授戴吉奈司(Gilles Dagenais)表示:「全球正目睹非傳染病類別興起一波新的流行病轉移趨勢。我們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死亡人數中有26%死於癌症,使癌症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但隨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滑,癌症可望在數十年內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死因。」

研究指出,大約70%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不當生活形態造成,例如抽菸及飲食習慣造成高血壓及高膽固醇,最終發展為心血管疾病。

照理說高收入國家人民生活相對富裕,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機率會比低收入國家來得高,但研究顯示低收入國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比高收入國家高出1.5倍,主因是低收入國家缺乏優良健保制度及醫療技術。

參與這項研究的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尤蘇夫(Salim Yusuf)表示:「雖然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成功降低高收入國家的發病死亡率,但中收入及低收入國家仍需設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些國家的政府應將更高比重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投入這類非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而非專注在傳染病上。」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