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如何解決間歇性問題維持供電穩定,是未來面對的挑戰。工研院舉辦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產業界、學術界、電力公司等專家學者,分享美國德州、加州、英國與日本等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的成功要素,希望藉由他山之石,打造台灣永續能源的未來。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推動能源轉型邁向低碳能源社會發展,已成為國際主流趨勢,為了因應能源轉型帶來的挑戰,積極推動電力系統升級,維持電力品質及供電穩定度將更為迫切。台灣以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為目標,為了因應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由台電公司推動再生能源發電預測技術,智慧電網建置,並投入新型燃氣機組更新擴建計畫,同時對電力系統調度策略進行相對應調整。經濟部也於2017年啟動區域儲能示範計畫,打造電網級儲能方案。2019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將有助於了解台灣未來電網因應能源轉型的需求,並促成各界溝通互動、凝聚共識,加速電力系統的持續升級和推動應用發展策略。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為了因應再生能源發展並增加電網彈性,可從電廠、智慧電網、需量管理以及儲能多面向著手,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並負起維護地球環境永續的責任。台灣在能源轉型工作上,不管是政府、一般民眾、電力公司都扮演重要角色,這次研討會希望能借鏡國際經驗,加速台灣達成能源轉型的目標。
2019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系教授李偉仁、南加州愛迪生公司執行總監邱維倫、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應用研究總監黃宗華、日本名城大學理工學部電器電子工學科副教授益田泰輔分享重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