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國際地區焦點新聞如下:
1.加國央行聲明未如預期偏鴿 10月降息有變數
加拿大央行4日發布最新貨幣政策聲明,基準利率維持在1.75%不變符合預期。聲明中雖警告全球貿易衝突損及加國經濟,但貨幣政策立場未如預期偏鴿,並未釋出明確的降息在即信號,顯然不急著追隨其他央行加入寬鬆行列令人意外。
央行聲明說,加國第2季經濟擴張力道比預期中強,通膨率也符合目標,但貿易衝突升溫及伴隨而來的不確定性,正傷害全球和加國經濟。央行並預測,Q2經濟轉佳可能是暫時性,加國下半年成長恐放緩。
幾位經濟學家表示,加國央行的最新政策聲明未如預期大彈鴿調,外界原本預測加國可能於10月降息還有變數,有分析師認為12月降息的機率大於10月。
(工商 吳慧珍)
2.日產再涉高層薪酬醜聞 執行長退回部分獎金
路透與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日產汽車(Nissan Motor)稽核人員發現執行長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多領績效獎金,對此西川在5日(周四)坦言違反內部規範,將會退回一部分獎金。這也是繼高恩之後,日產汽車又捲入一場高層自肥醜聞。
消息人士向路透指出,經日產內部調查發現,西川與其他高層都額外收取不當報酬。
西川周四在日本向記者坦承此事並道歉,並強調會交回在高恩時代根據股票獎勵方案不當取得的薪酬。
該份獎金由股票增值權(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 )形式發放,這是依據公司一段時間股價增幅為計的現金獎勵機制。
根據前日產高層凱利(Greg Kelly)說法,西川因此多領逾40萬美元的獎金。
(工商 陳怡均)
3.梅克爾訪陸時機敏感 美大使促站穩立場
德國總理梅克爾準備第12度訪問中國大陸、與北京達成重大貿易協定,香港示威者出面表達反對,美國駐德大使格瑞尼爾也表示,「目前不是與中國一切照舊的時候」。
梅克爾(Angela Merkel)預計今天抵達北京進行3天訪問,明天率商業代表團會晤北京領導階層,並排定前往湖北省省會武漢。
「今日俄羅斯」(RT)報導,梅克爾似在尋求敲定「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議」(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這起大規模貿易協議於2012年提出,2014年展開相關會談,各界希望能在今年底拍板定案。
這讓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十分不安,他昨天向美聯社置評時表示,中國「蓄意漠視」對香港、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並在西藏、新疆做出違反人權情事,顯示出中國共產黨「公開反對德國所珍視的價值觀」。
他說:「我們期盼總理梅克爾能採取堅定立場,堅守共產主義垮台後團結德國上下的各項價值觀:人權、民主、法治。」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幾位旅居德國的香港人,在梅克爾出訪前夕聯名發出公開信,敦促梅克爾切勿和中國有生意往來,這封公開信刊於「畫報」(Bild)之中。
公開信寫說:「德國與中國做生意應保持警戒,因為中國不遵守國際法,並且一再違背承諾。」
(中央社)
4.挪用公款和詐欺 宏國前第一夫人被判58年
宏都拉斯最高法院發言人席瓦(Carlos Silva)表示,前第一夫人波尼亞(Rosa Elena Bonilla)今天被依詐欺及不當挪用公款等指控,遭判58年徒刑。
路透社報導,52歲的波尼亞去年2月開始遭到拘留。她的丈夫羅柏(Porfirio Lobo)於2010年至2014年間擔任宏都拉斯總統。
她的辯護律師說,波尼亞是無辜的,且會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這是波尼亞躲過刑期的最後機會。
最高法院發言人席瓦表示:「前第一夫人波尼亞因不當挪用公款和詐欺罪名,被判58年徒刑。」
根據檢察總長辦公室及美洲國家組織(OAS)小組展開的調查,波尼亞被控在2010年至2014年間,濫用相當於77.9萬美元(約新台幣2435萬元)的國際捐款及公款,這些經費原先是要用於社會計畫。
根據檢察總長辦公室,波尼亞用這筆錢來支付醫療帳單、珠寶、兒女學費及建設工程。
席瓦說,法院也以侵占公款及詐騙罪名,判處波尼亞的親密夥伴艾士可瓦(Saul Escobar)48年徒刑。
法院消息人士表示,即使波尼亞與艾士可瓦沒有翻案或減刑,依據宏都拉斯法律,他們最多也只會服刑30年。
美國法院進行相關審判時,羅柏也被控與販毒集團Cachiros有所往來,但他矢口否認。
羅柏的其中一名兒子2017年向美國法院認罪,承認密謀進口古柯鹼至美國,被判24年徒刑。
(中央社)
5.安倍11日內閣黨務同步改組 重要人事不異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1日進行內閣及黨務同步改組,重要職務原則上不異動,副首相麻生太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及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都將留任。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另一方面,有關外務大臣等重要首長及勝選連任卻無入閣經驗的議員,安倍將進行整體人事布局與考量。
有關二階俊博續任幹事長,自民黨內有人認為,二階高齡80歲,加上擔任幹事長時間很長,應該換人接手;不過,也有人從穩定執政的角度表示,二階操盤的7月參議院大選讓自民黨獲勝,因此樂見他續任幹事長。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安倍認為二階是自民黨內最具政治手腕的同志,所以決定讓二階續任。
二階是在2016年8月接任幹事長,任內操盤的2017年眾議院大選及今年7月的參議院大選,都讓自民黨順利獲勝。
更重要的是,在二階主導下,自民黨修改黨章讓總裁任期從連做兩屆的6年,變成能連做3屆的9年,為安倍開創3連任道路。安倍自民黨總裁任期將於2021年屆滿。
雖然自民黨內有人擔憂二階的健康,但資深議員認為,目前找不到不讓二階續任的理由。
另外,從2012年12月安倍執政後就擔任外務大臣的岸田文雄,在2017年8月離開內閣轉往黨內擔任政調會長。岸田4日在首相官邸與安倍會談,交換這一波改組與異動的意見。
岸田領導的黨內派系岸田派(宏池會)內部,希望以「後安倍時期」作為目標的岸田,能夠在這一波人事異動擔任幹事長,但安倍的想法仍是重視黨內安定。
目前傳出外務大臣河野太郎的職務恐將異動,可能由負責日美貿易談判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接任外相。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