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在國貿局今(5)日一場說明會中,貿協產業拓展處處長邱揮立指出,今年1到7月有八大產業堅挺,維持亮眼成長態勢,包含:資通訊產品、電腦零配件、儲能電池、自行車、醫材、體育用品、礦產品、環保設備,特別是「資通訊產品、電腦零配件」漲幅甚至達四成之多。部分國家可能因政策或市場改變,使得需求發生變化,建議業者選擇可避開貿易戰火的利基市場切入。
國貿局今日舉辦「國際經貿情勢變化及我國出口情勢分析說明會」,貿協表示,去年貿易大數據是AI,今年關鍵字則是中美貿易戰、貨幣戰和5G的商業應用。
貿易戰下,台灣外貿主要國家也發生變化,貿協舉例,韓國出口前七月衰退8.9%,加上日韓貿易戰如火如荼,使得韓國出口更是雪上加霜。雖有人會把台、韓的出口衰退幅度相比較,但韓國與台灣產業不同的是,韓國是積體電路、化學品衰退,機械業受大陸市場衰退也受到負面衝擊,但手機項目卻是出口增加,與台灣情況不同。
另外,台灣對新南向國家出口額前七月減少8%,一方面是受到貿易戰影響,對新南向的積體電路產品出口減少、轉向美國;另外對菲律賓出口的柴油產品,因該國政策改變,柴油可接受較高的含硫程度,也就是精煉程度不需要太高,因此今年台灣柴油出口量已轉向韓國。
綜觀今年前七個月,邱揮立細數,受惠於5G商機提前爆發等影響,有八大產業成長亮眼。「資通訊產品」成長43.4%,達9.1億美元,「電腦零配件」也成長43.1%,達53.9億美元,兩塊出口市場雙雙成長破四成。漲幅位居第三的是「儲能電池」,成長27.9%,達1.9億美元。邱揮立解釋,雖太陽能產業近年走下坡,但業者開始轉向投入儲能市場,像在日、德等國,已出現區域性的儲能需求。
漲幅位居第四的「自行車」,前七月成長12.9%,達20億美元,主要受到電動自行車需求帶頭衝次,今年電動自行車出口額可望超越一般自行車。第五為「體育用品」,由於科技業者加入,使得商品數位化、增加5G技術應用,並可和手機相互搭配,因此成長13.2%,達11.8億美元。
第六為「醫療器材」,同樣也是在科技業者投入下,特別是在隱形眼鏡出口帶動下,整體醫材出口額達19.2億美元,成長8.6%。最後則是礦產品及環保設備,分別成長4.2%及1.5%,出口額達到85.2億美元、5.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