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凱泰辭世不到1年,裕隆啟動數十年來最大變革,不再只為「自己人」代工,拍版定案的自然是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做這個決定,有點無奈,是國產車市占萎縮,裕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但「裡子比面子重要」,看得出嚴陳務實的一面。
事實上,相較於日本豐田與國瑞的關係,裕隆在台多年只為日產(NISSAN)代工,即便近年增加納智捷、還有已經收攤的酷比,仍有產能利用率不高的壓力,這在面對國產車市占持續消風的此時,更為賣力,也讓裕隆不得不思考轉型之道。
如果要顧面子,裕隆當然可以堅持只做「自家人」生意,問題就在於,如果長時間沒有國產車的足夠訂單,生產成本降不來也就算了,代工技術也會慢慢落後,這就有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削弱裕隆代工實力,這比賺不到錢的殺傷力更大。
轉做多元代工,難免會有外界閒言閒語,認為是「日產生意不夠做、納智捷又賣得不夠多」,但換個角度想,接受多元訂單、開放全球接單,對提高裕隆代工實力有一定幫助,未來裕隆甚至不用再靠日產吃飯,還有其他生意可做。
講直接一點,如果能單吃一家公司的單,確實不用「吃碗內看碗外」,但這也代表公司命脈受制於單一品牌,對裕隆來說絕對不是好事。如果有多元代工實力,如果未來有其他品牌要在台灣找代工廠,裕隆也才有機會爭取,不至於直接出局。
走到這一步,絕對是需要勇氣,對於剛接手不到一年的嚴陳莉蓮,是該鼓勵。畢竟對他來說,過去的榮耀都是先生的,只能留在回憶裡,面對國產車的「艱困時代」,必須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需要的是更多智慧。
(中時 黃琮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