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封殺華為後,公司近期動作頻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表示,華為的「鴻蒙」系統目前還不清楚如何轉移到手機上,需要幾年時間進行研發。另一方面,他再度批評,美國通訊產業失敗,不應歸咎於華為崛起,而是美國「自己走錯了路」。
美國在5月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導致全球供應商陸續與華為停止合作,一度重創華為業務。美國商務部近期放寬華為禁令,再度對美國企業延長「臨時許可證」,但中美貿易爭端仍讓華為受壓。
任正非6日接受BBC訪問時表示,鴻蒙操作系統的特點是低延遲,主要是用於工業控制、自動控制、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系統,這個系統可能率先用於手錶、8K智慧電視、工業領域等。然而,華為目前尚未考慮如何將自行研發的操作系統「鴻蒙」轉移到手機上,即使要轉到手機,也需要幾年時間建立。
針對美國持續封殺華為,任正非表示,「美國在通訊產業失敗,不要歸咎於華為的崛起,是美國自己走錯了路」。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的業務營運基本上沒有影響,因為非常尖端如:5G,完全可以不依賴美國,美國在5G領域還是比較落後的。
任正非強調,美國這種強制行為,對營運商的打擊比對華為的打擊更嚴重,但營運商還在買華為的設備,這就是客戶對華為的信任。
雖然華為面臨「斷供」危機,但任正非指出,從晶片到作業系統,華為完全可以自己負擔,但在終端方面華為面臨產業鏈生態問題,可能會對終端生產造成一些影響,但並不至於對華為造成嚴重的「死亡威脅」。
另一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發佈會上表示,麒麟990 5G帶來最佳的5G連接,最強的AI表現和最優的晶片性能,他並暗諷蘋果稱「A公司沒有5G解決方案」,但華為已實現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商用,而非外掛形式的5G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