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大陸|少年禿增 護髮業樂

落髮、禿頭不再是上年紀人的獨有的特徵,近年連20幾歲年輕人的都面臨「頂上不保」的危機,讓護髮業者大賺「生髮」商機財。圖/中新社
落髮、禿頭不再是上年紀人的獨有的特徵,近年連20幾歲年輕人的都面臨「頂上不保」的危機,讓護髮業者大賺「生髮」商機財。圖/中新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壓力陡增,讓禿髮危機提前降臨到大陸「90後」身上,

意外引爆規模人民幣千億元的「護髮」商機。

曾有笑話戲稱,在大陸的賺錢之道有兩條偏門:壯陽和治禿。就像本世紀初期,威而鋼(Viagra)進入大陸後所引發的熱潮,讓山寨「偉哥」屢禁不絕。今年A股上市企業白雲山發表的2018年財報也顯示,其自稱是大陸首個「偉哥」仿製藥的「金戈」,銷售量是4年前的3.19倍,高達4,773.99萬片,市場笑稱:「比賣茅台還好賺。」

不過,現在大陸市場關注到,在各式生活壓力與作息不正常干擾下,過去中年男性才會介意擔憂的「頂上危機」,如今已悄然降臨到年輕人身上,甚至是剛出大學校門未久的年輕人。

每六人就有一人脫髮

央視財經報導,大陸每6人中便有1人脫髮困擾。出乎意料的是,「90後」的人群開始成為「受難」的重災區。今年年初,「健康160」發布的醫學資料顯示,諮詢脫髮問題的「90後」用戶比例已超過50%,說明「90後」正成為大陸植髮市場的主力。

28歲,有著脫髮困擾的小吳表示,「一天下來,掉的頭髮比地上的貓毛還多。」她坦言:「顏值太重要了。再過段時間,我會去植髮。」26歲的小夥子王林也選擇面對自身的脫髮問題,「我會認真的考慮去醫院或正規機構植髮。」

大陸植髮業內人士指出,「90後」的脫髮病人,除了少量因為心理問題、感染、藥物中毒等原因引起之外,飲食、熬夜、頻繁美髮等,都是「90後」脫髮的主要原因。

碧蓮盛董事長尤麗娜表示,近年來大陸植髮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90後」已成為在碧蓮盛就診的主力軍,比例高達50%~70%,「雖然基因誘發是脫髮的首要誘因,但是當下90後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協調、作息習慣差,會導致脫髮時間提前,病狀也更加嚴重。」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在年輕族群加入下,近年大陸植髮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高增幅,預計今年大陸植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2.7億元。有專家測算,2015年至2025年,將是大陸生髮、養髮、植髮市場爆發式增長的黃金10年,人民幣(下同)千億元的市場正等待發掘。

據新氧大數據顯示,僅2018年「雙11」期間,全大陸正規醫院就賣出13,300個植髮項目。新氧科技創辦人兼CEO金星表示,行業爆發在情理之中,首先是大陸醫美行業本身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第二是因為植髮品類更垂直、更標準化、更易複製,因此出現了一批連鎖型機構。

大陸植髮亂象頻傳

金星說:「中國市場廣大,雖在醫美總體消費量上僅占1%~2%,但各地需求匯集一起就相當可觀。植髮品牌機構出現,給其他醫美品類打造了一個很好的樣板,品牌機構越多,醫美的服務會越規範。」

另一方面,儘管大陸的植髮、護髮市場前景看似美好,但投資圈人士看法仍較為謹慎。資本市場投資人士指出,主因在於大陸的植髮市場仍不夠規範,亂象頗多,行業的行銷手段較為傳統,競價廣告仍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艾瑞諮詢今年發布的「2018年中國植髮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大陸的植髮機構行銷費用中,搜索類廣告占比達60%,資訊類5%,其他如健康網等占5%,這其中自然也存在許多虛假不實宣傳的案例。同時,現在行業上仍缺少有效整合、可供推廣複製的商業模式。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