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遊戲業走過低谷 營運露曙光

  • 工商時報 劉季清
遊戲業者直言,台灣遊戲市場今年整體情況較去年樂觀。圖/本報資料照片
遊戲業者直言,台灣遊戲市場今年整體情況較去年樂觀。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遊戲廠商走過去年中國大陸無預警凍結版號發放的寒冬後,今年上半年營運逐漸回神,在上櫃的13家遊戲廠商中,上半年共有9家獲利,包括智冠、網龍、傳奇、鈊象等,業者直言台灣遊戲市場今年看到曙光,整體情況較去年樂觀。

台灣遊戲業近年來受到轉型手機遊戲的過度期影響,導致不少廠商遭遇逆風、營運陷入虧損。業者也坦言,網路流量紅利消失,近年來獲取用戶的成本已不再像過去一樣低價,加上如Facebook、Youtube等廣告媒體都採用競價方式,若廠商想搶好的版位,就要用競價方式爭取,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若是單純以代理為主的遊戲公司,則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才能搶到大型IP,大型遊戲的IP動輒百萬美元以上,加上想取得代理的競爭者眾多,且不少海外廠商選擇自己落地營運,也增加遊戲廠商營運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不少遊戲廠商如辣椒、唯數這些原本以代理為主的廠商,近兩年來也開始往自研的方向轉型的原因。

另外,中國監管單位去年第二季無預警凍結遊戲版號發放,雖然今年初已開放,但數量仍較過去大為限縮,讓不少原本預定至中國大陸發行新遊戲的廠商叫苦連天,紛紛將遊戲改為先在台港澳或轉往日本推出。

不過今年上半年,台灣遊戲業已見到曙光。以獲利表現來看,上櫃的13家遊戲廠商中,共9家獲利;若再計入興櫃的7家廠商,則獲利廠商達12家、共賺24.42億元,已超過去年同期一半的水準;虧損的廠商共9家,共虧損2.47億元,也較去年全年收斂。

在表現較好的廠商中,網龍因擁有自製的豐富IP資源,上半年受到旗下《吞食天地M》、《戀愛盒子M》推出挹注,帶領上半年營收獲利大躍進,上半年稅後淨利6,619萬元,較去年同期稅後淨損2,177萬元轉盈、累計今年前7個月網龍EPS達0.87元。

另一個獲利王則是遊戲大廠鈊象,受惠於旗下遊戲機台集中在第三季出貨、線上遊戲占比提升,鈊像今年營收持續打破歷史紀錄,累計今年前7個月稅前盈餘為14.47元,表現大幅優於國內其他遊戲個股。法人表示,隨著下半年邁入商用遊戲機台旺季,加上鈊象持續透過為旗下產品導入數據分析刺激消費,預期下半年鈊像表現將較上半年樂觀。鈊象近期也公布8月營收,達4.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九成。累計今年前8個月營收達3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9.5%。

不過,儘管整體遊戲產業的獲利廠商不少,但其中如橘子、宇峻營收獲利則較去年衰退,其中橘子主要受到去年《天堂M》高基期影響、宇峻則因上半年無新作推出,獲利也連帶受到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