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這2個原因」讓勞退新制續效創新高 自提率卻只有8%

圖/今周刊提供
圖/今周刊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文/陳柏樺

新制勞退基金收益與報酬率近期皆創新高,但自行提繳的勞工比率僅8%。有媒體揣測,自提率低是因為低薪,但許多調查結果都指向勞退能否提供自選投資方案,才是影響自提意願的關鍵。

勞動部日前公告今年前9月各基金管理績效,其中,與多數上班族關聯最大的「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前九月報酬率達8.47%,收益金額1948.6億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不過,這亮眼的成績也引發關於勞退新制「自提比率偏低」的討論。

目前的勞工退休金制度,除了屬於社會保險的「勞保年金」之外,尚有第二層退休金保障,即個人帳戶制的「勞工退休金」,資金來源為雇主強制為員工提撥薪資的6%,勞工還可自主提撥1%至6%進入個人退休金帳戶。由於雇主每月已為員工提撥,因此勞退基金操盤績效必能「雨露均霑」,只不過因為自提率低,雨露均霑的程度也就無法有效放大。

自提率偏低 不全因低薪

的確,勞退新制實施14年以來,參加自提的勞工始終不多,至今年9月底約僅8.46%。事實上,參加現制勞退自提的好處不少,包括節稅——即自願提繳退休金的薪資,可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遞延至未來領取勞退金時再行計算;另外,自提勞退金當然也能加碼分配勞退新制基金的投資收益。

自提條件不差,但參與者寥寥的情形,有媒體歸因於「低薪」,因從提繳者的薪資級距來看,薪資愈低,自提比率愈低;反之,薪資愈高,自提比率愈高。但這樣依數據做的簡單推論,符合實情嗎?綜觀近年由不同民間機構所做的調查可發現,「錢不夠用」確實是原因之一,但並非唯一因素。

如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本刊在去年9月合作的「勞退開放自選投資平台意向調查」,「薪資太低、錢不夠」是未自行提撥的原因首位,占三1.5%,然而「不知道可自行提撥」者的占比也不遑多讓,高達31%。

再看2016年6月,同樣是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本刊合作的「退休規畫投資態度調查」,未提撥的前三大理由包括「政府投資收益太差」、「薪資太低」、「不知道可自行提撥」,分別占26.9%、23.9%及23.4%,接著則是「無法自主投資」的18.1%。

上述理由中,「低薪」確實是政府須嚴肅面對的長遠課題,而「不知道可以自提」則與政策宣導有關,至於「對政府操盤沒信心」、「無法自主投資」等,實際上可透過制度設計來改變。更關鍵的是,從歷次調查結果來看,勞工能否自主選擇投資方案,確實會大幅影響勞工自提的意願。(閱讀全文…)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95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有錢也不要買!網淚推:這4種家具最沒用

0056表現太好,害慘一生?一個賭徒的最後告白:2支ETF,賠掉大半身家

厲害的不只珍奶!「這款台灣味」熱銷日本11年 居酒屋沒它就別混了

「光棍沒事幹,上網買點東西」阿里巴巴只靠這點子 業績飆升4100倍

退休後買部車、蓋間夢想中的房子? 他悲慘體悟:別傻了,千萬别做7件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