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是指吃飽容易傷腸胃,這是自古已有之戒律,如果天天午餐都吃飽,當然是違背養生法則了。
有
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一天吃三餐?民間更流傳一句話:「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這句話成為了許多人的健康養生法則,可是這並不完全符合醫理。
這句話第一個重點是,認為吃早餐相當重要,要「吃得好」!當然啦,如果可以選擇,應該每一頓飯也要吃得好吧,誰會希望吃得差?要說吃得好當然人人都會贊同。可是現在已經有不少研究,證明人其實「不需要吃早餐!」例如有重磅書叫《我,不吃早餐!》(泰倫斯.基利著,商業周刊出版,二○一七年),作者是牛津臨床生化權威,詳細列出了不吃早餐的許多科學研究,指出早餐吃得好其實沒有科學根據;還有《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鶴見隆史著,時報出版,二○一七年)、《日本第一名醫公布錯誤飲食真相》(內海聰著,康鑑文化出版,二○一六年)等著作,也有同樣的結論,認為早上不吃早餐能治百病!
在中醫的古籍之中,沒有叫人「一定要吃早餐」。從人體之氣的規律來看,早上就好比春季陽氣初生,早上醒來時整個人的機能也是剛甦醒,人的腸胃也一樣相對較弱,這時候吃東西不容易消化。英文將早餐叫做breakfast,分拆開來就是break和fast,fasting這個詞就是斷食,早餐就是break-fast,即「中段斷食」的意思,因此早餐就如斷食過後復食一樣,就算要吃東西,都要吃得少、吃得清淡簡單,容易消化。
況且,大部分人早上醒來的時候,其實也不是真的肚餓,只是習慣吃東西而已,早上如果還要「吃得好」,不少人誤以為「好」的意思是吃得豐富,那就容易吃傷腸胃了。
再說午餐,所謂「午餐吃得飽」,只是滿足了人的心理,感覺吃飽了很舒服,大部分人也希望每一餐都能吃飽吧!中醫養生強調飲食「七分飽」,那就是「不飽」!《黃帝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是指吃飽容易傷腸胃,這是自古已有之戒律,如果天天午餐都吃飽,當然是違背養生法則了。
從醫理而言,正午是人體的陰陽氣血正在轉換的時間,氣從外開始轉入內,睡眠養生有「子午睡」的說法,就是說子時和午時(分別是中午和晚上的十一時到一時)人體應該休息以順應自然,因此正午的時間,就好像午夜不宜吃東西一樣,就算要吃飯也應該少吃為佳,不要讓身體氣血集中到胃腸去,干擾身體之氣自然運作。
最後「晚餐吃得少」,是相對較為合理的一句,實際上任何時間進食,也是以吃得少為佳,飲食七分飽之意。更進一步而言,晚上宜比七分飽吃得更少!
古人常言「過午不吃」、或者「入夜不吃」,太陽下山之後,人體的正氣入內而變得相對虛弱,夜間吃飯較為不容易消化,因此如果可以,能夠在日落之前吃晚飯是較佳的選擇,越是入夜就越適宜不吃或者吃得少了。古今中外有太多不同的飲食方式,並非只有「一日三餐」,有不同的飲食文化,有些地方一天一餐、一天兩餐,或者一天四五餐也有,沒有硬性規定要吃多少餐。
中國傳統的飲食方式,如果以農耕人的生活來看,大多是一天吃兩餐,有聽說過成語「饔飧不繼」嗎?這成語是指吃了上一頓就沒有下一頓飯了,形容生活十分窮困,其中的「饔」是指上午的一餐(類似早餐),「飧」是指下午的一餐(類似晚餐)。農夫工作,一般都是凌晨四 ∼五時起床出去工作,然後早上九 ∼十一時左右天熱了,就回家吃飯休息,這時間介乎於現代早餐和午餐之間,類似西方說Brunch(早午餐)的時間。
而下午一餐,通常是上午煮多一點,到下午工作完畢就再吃完,一餐分兩次吃,由於古時沒有電燈照明,通常都是太陽下山之前就吃了,因此比現代都市人的晚餐要早。這樣一天兩餐的飲食方式,時間上安排是比較符合人體氣血運行的模式,根據我《傷寒六經原意》一書的研究,人體氣血每天會升降出入表裡上下,正午時間氣血偏向上部和體表,午夜則下沉到體內下腹,而上午和下午氣血偏向集中在人體中央,是一天之中消化力較強的時間,一天上下午的時候飲食更為健康。
其實許多人早上不吃早餐,也沒有不適感覺!我也經常不吃早餐,除非當天上午工作較多,就會早上吃一點東西。如果吃早餐,一般選擇水果,較為容易消化。其實許多都市人不吃早餐也是十分健康,但是因為許多人相信「早餐吃得好」這句話,反而令不吃早餐的人感到壓力,覺得不吃好像是對不起自己身體!其實吃不吃,看個人情況選擇的,不吃可以健康,真的有需要吃也沒關係。
為什麼人要一天三餐,我認為,這是因為人類增加了「工作需要」之後,尤其工業文明之後的產物,主要是為了方便人們集中上班上學而安排的。簡單來說,就是讓你吃飽就工作讀書,累了就吃,然後繼續工作,下班再吃準備明天繼續工作。這樣一天三餐的飲食方式,某程度就是一種奴隸的生活方式!
這樣說好像很誇張,可是想深一層,大自然的動物會一天幾餐?會不會一天三餐?或許會說家中的貓狗也是一天兩餐或三餐,那是因為人類文化改變了牠們的習慣,實際上自然的動物都是「食無定時」!這是最理想的進食方式,就是順應身體的感受和需要,肚子餓就吃、不餓就不吃,並非要固定一個飲食時間,那樣才是順應人體、順應自然。這樣來看,能夠不定時吃東西,其實是一種「幸福」!因為生活不用被工作捆綁控制,可以自由選擇飲食時間,這也是為什麼要打破一天三餐並不容易,跟現代文明的工作生活方式有關,如果工作上可以允許你自由控制飲食時間,那就可以隨順身體情況飲食。
或者你會說,如果食無定時的話,我的腸胃會不舒服哦!那反映你的腸胃比較弱,甚至已經患病,屬於中醫層次或下醫層次的養生方式,這時候的確要注意飲食,如果平常習慣定時飲食,就保持過去習慣比較舒適。可是當腸胃健康了,就算沒有定時飲食,或者一段長時間斷食,腸胃也可以適應!不定時進食會導致腸胃不適,主要的原因是,過去經常飲食過飽,或者沒有做「飯水分離」一邊吃飯一邊喝水,導致腸胃變弱,胃酸分泌增多,在中醫上就是胃火過盛了,因此如果一下子不吃東西,胃火反而太過,導致不適感覺。要一下子讓這個火減弱還不容易,不妨從逐步減少每一餐的飯量,以及做飯水分離開始入手,幫助腸胃逐步調整。
上醫練習35不吃早餐
1.嘗試不吃早餐,看看身體感覺如何?如果早上醒來,沒有飢餓感覺,可以不吃早餐,如果沒有口渴,也不用特別喝水。有些人早上習慣喝一杯水下去,幫助排便,但如果沒有口渴就喝水,或可導致體內濕氣滯留。 2.如果早上醒來覺得餓,也可以先等待一下,讓自己活動和放鬆,看看過了十分鐘之後飢餓感會不會消失?因為過去習慣吃早餐,早上醒來不吃會有欲食的感覺,或許不是真實的身體需要。 3.如果真的肚子餓,或上午感覺疲累不夠精神,當然也可以吃早餐,但同時要注意或許是平日身體鍛煉不夠、或生活過於勞累有關。
(本文摘自李宇銘著《上醫養生法:學會身體使用技巧,邁向終極健康!李宇銘醫師的養生思索與防病練習》,時報出版提供)